武术

传统武术文化空间保护论析-王军红

时间:2015-4-6 13:34:30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0  评论:0
  【摘要】从文化空间的角度,在分析传统武术原初性文化空间和再生性文化空间嬗变的基础上,提出传统武术文化空间保护的措施。传统武术在传承过程中,其文化的保存较生态传承更难进行,从而造成原初性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转型。传统武术再生性文化空间的转型,使其本身在传承过程中日渐脱离武之为武的本真和本来面目。传统武术所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的变迁和试图恢复曾经存在于历史中的传统武术文化原貌的艰巨性使以民间文化为内核的传统武术文化日益成为历史的回音。传统武术文化的动态传承不仅包含传统武术的基本技术技法,还包括弘扬传统武术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等内容;在对原初性武术文化空间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应该优化再生性武术文化空间;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文化基因的保持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双驱动联合力量来推进。 
  【关键词】传统武术;原初性文化空间;再生性文化空间;保护 
  文化是社会组成中深层次的原因,有着自身独特的空间属性和空间向度。随着多元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武术作为一种历史形成的主要以文化形式存在的客体,需要依托某种特定的社会环境而生存,不能摆脱自己的文化空间而独立存在。传统武术的文化空间是指一种集中展现传统武术文化活动或者武术文化成分的地点,或者约定俗成在特定周期举行与传统武术文化有关的活动的一段时期〔1〕。传统武术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变迁,其所赖以寄身的文化空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嬗变。传统武术已经从乡村的传统师徒制传承过渡到现在的商业化演出传播,从传统的武术门派亮剑到现在融入正规教育系统中的学校武术教育,从风格不一的各派套路争锋到统一标准的竞技武术独秀,传统武术的现代发展,需要在深刻了解当今传统武术文化空间嬗变的基础上,寻找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保护措施。 
  1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嬗变 
  1.1原初性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转向 
  传统武术原初性文化空间是指传统武术拳种的发生地和它的传承脉络,即传统武术的生态性传承及其文化的保存,其中的生态性传承是指先验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山河湖泊,武术器械、武术家故居和武术文本等;文化的保存可以界定为与传统武术相伴而生的武术行话、武技思想、武德理念、拜师仪式、比武制度等。历史实践证明,传统武术在其传承过程中,其文化的保存较生态传承更难进行,从而造成原初性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转向。 
  武术从奴隶社会发展到有着典型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原武术、燕赵武术和陇右武术等,集中展示了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特点及其地域文化归属性。然而,不管是哪种地域武术文化形态,传统性是其最本质的特征,是传统武术文化空间所昭示出的事物最本真的面目,同时又是一种还没有遭到他者文化(如西方体育)冲击的文化形态〔2〕。当今如火如荼发展的竞技武术经过三十余年的大力改革,已经形成为朝着高难美新方向发展的、与传统武术渐行渐远的另一番图景。在高度模仿他者文化(如西方体育)评价标准的意识作用下,许多武术项目已经大踏步走向市场化的路径,如当今红火开展的武术搏击锦标赛等。由于传统武术在传承体制上的独特性,如口传心授、师徒传播等形式,使其在当今剧烈变动的社会中毫无变异地保护传统武术原初性文化空间几乎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景。竞技和传统武术的争议本质上是保留传统武术文化的精髓还是模仿他者文化而亦步亦趋,“竞技和传统武术套路的争议是源于本土文化精髓的固守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两种文化心态的对弈,一是想留住武术传统文化的根,以文化原生态的姿态对人类文化遗产进行留守;二是因为历史环境的改变,从而吸收有利于武术套路新发展的外来因素,以长出茂盛的叶”〔3〕。然而,这已经在事实上引起了原初性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转向。 
  1.2再生性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变质 
  再生性传统武术文化空间是指后人为了继承传统武术的技术与文化,在其发生地或者流传地域所建构起来的新的境地。历史环境的变化和社会文化的更替也造成了再生性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变质。第一,传统武术文化发源于民间,其再生性文化空间的变质与它所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保存不仅含有武术文化内涵的继承,传播路径的抉择和传承人产生机制等方面的合理配合,而且也要以适宜的社会文化环境为依托。第二,随着人们逐渐重视弘扬传统文化,部分历史上流传的民俗节日也逐渐恢复开展,人们花费大量精力试图恢复曾经存在于历史中的传统武术文化原貌,然而不可阻挡的是传统武术再生性文化空间的变质。遗憾的是大众所能看到的是武术家不断上演的竞技武术样式,而以民间文化为内核的传统武术文化日益成为历史的回音,活在人们的记忆中〔4〕。 
  例如,当今种类繁多、花样百出的武术节会,只有为数不多的运动员的身影和掌声,而社会武术活动早已变成以武术为健身手段的武术爱好者的自我消遣和娱乐。传统武术再生性文化空间的转型,使其本身在传承过程中日渐脱离武之为武的本真和本来面目。近些年来,一些以弘扬传统武术文化为口号的武术比赛转而成为招揽顾客的商业演出,例如商业气息浓重的武林风擂台赛,虽然创造了很高的电视收视率和大众关注度,却在无形中促使了再生性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变质。 
  2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保护 
  2.1实现武术文化的活态传承 
  传统武术文化作为我国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其活态传承是传统武术文化空间保护的核心部分。因而,在保护传统武术文化血脉,拓宽传统武术文化生存空间的基础上,扩大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人的规模是必需的,其固有的师徒垂直传承与耳提面命的口传心授,能够更好地实现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传统武术文化的动态传承不仅包含传统武术的基本技术技法,还包括弘扬传统武术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等的系列内容,照顾到传统武术文化空间内在的层级性。因此,如何才能有效地确立传统武术传承者的社会身份,明确其与相关方面的责权利关系,形成可视化的传统武术传承评价标准,对于传统武术的当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优化再生性武术文化空间
  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和习得的,同时也是依靠代际相传而保存其血脉的,然而这种传承需要有合适的文化空间作为背景。传统武术门派林立、技法多样的特征决定着其文化空间传承的复杂性。原初性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保护并不是全然不动地复制前人武术活动遗迹的过程,毕竟这种未受干扰的原生态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因而,应该在对原初性武术文化空间进行保护的同时,优化再生性武术文化空间。例如,定期邀请传统武术名家教拳,访问传统拳师练功场所,深入拳师生活、进行拳理领悟,还原乡村传统武术习练场景,以真正实现再生性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优化。 
  2.3发挥政府和社会双驱动力 
  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保护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双向努力。一方面,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逐步落实,从2006年开始,政府已经将大批优秀的民间武术拳种纳入了“非遗”保护名录,为传统武术文化传承创造了最有利的时机。传统武术在国家政策的保护下,被贴上了国家形象的文化标签,于是成为我国至为珍贵的文化资源。例如河南焦作市将一山一拳作为焦作市的旅游名片,又如四川省峨眉山市将峨眉武术作为本市形象的象征和身份标志。 
  另一方面,由于个体和其所属群体的角色和身份会随着场景的变动而转化,其所属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也同样依靠其环境变化,环境的变易决定着他们的文化认同程度,而文化认同又必须在特定的文化空间内实现〔5〕。因而,在对传统文化进行认同的基础上,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文化基因的保持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双驱动联合力量来推进,形成集文化、教育和旅游三位一体的驱动机制,打通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播渠道,适当放宽国家政策,灵活调整政府策略,成立有关的传统武术社团、研究机构和表演团体等传播平台,对传统武术文化实施多层次的保护。 
  3结论 
  传统武术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变迁,其所赖以寄身的文化空间已经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嬗变。传统武术在传承过程中,其文化的保存较生态传承更难进行,从而造成原初性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转向。 
  传统武术由于它传承体制上的独特性及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渐行渐远的图景呈现,使在当今剧烈变动的社会中毫无变异地保护传统武术原初性文化空间几乎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景。传统武术再生性文化空间的转型,使其本身在传承过程中日渐脱离武之为武的本真和本来面目。传统武术所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的变迁和试图恢复曾经存在于历史中的传统武术文化原貌的艰巨性,使以民间文化为内核的传统武术文化日益成为历史的回音。 
  传统武术文化的动态传承不仅包含传统武术的基本技术技法,还包括弘扬传统武术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等系列内容,照顾到传统武术文化空间内在的层级性。在对原初性武术文化空间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应该优化再生性武术文化空间。例如,定期邀请传统武术名家教拳,访问传统拳师练功场所,深入拳师生活,进行拳理领悟,还原乡村传统武术习练场景,以真正实现再生性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优化。 
  在对传统文化进行认同的基础上,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文化基因的保持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双驱动联合力量来推进,形成集文化、教育和旅游三位于一体的驱动机制,对传统武术文化实施多层次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吉灿忠.竞技武术“文化空间”之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2):198-201. 
  〔2〕吉灿忠,等.传统武术“文化空间”委顿与雄起〔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9):51-55. 
  〔3〕陈振勇,杜春林.表意主义视域下中国武术套路的本质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2):70-76. 
  〔4〕陈华文.文化学概论新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3. 
  〔5〕祁进玉.群体身份与多元认同——基于三个土族社区的人类学对比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2. 
  (责任编辑:阎 彬)

标签:传统 武术 文化 空间 保护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浅析当代武术概念的嬗变戚虎-李勇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2002-2012 中华气功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