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动态

上海精武大华基地拜访中华第一剑---青萍剑术祖庭

时间:2014-9-25 8:57:33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25  评论:0
2014-09-24  

中华气功大全网宝山区通讯员刘雄摄影报道: 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大华基地拜访了中华第一剑---青萍剑术祖庭,江西省龙虎山天师府。几经周折,在导游的帮助下,我们终于找到了龙虎山天师府副主任---曾少华道长(主持寺务),法号罗华。曾道长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曾道长介绍道:中华第一剑---青萍剑术祖庭,源自龙虎山天师府,位于中国南方的江西省鹰潭市附近,是中国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道教派别正一派天师道就把这里选为修炼的基地,该派的历代天师基本上都在这里生活。所以,龙虎山就被称为“道教第三十二福地”,在中国道教历史上有一定影响。 从公元3世纪起,正一派的领袖就开始在这里修建道观,宣传教义,发展信徒。到唐朝以后,该派受到官方的扶植和鼓励,他们的领袖从朝廷那里不断得到封号和赏赐。同时,他们的道场也在不断扩大,建筑数量迅速增加由于这里的风光优美,还吸引了大批的文人和艺术家前来朝拜。1731年清朝政府提供资金,对天师府大规模维修和扩建。 天师府是龙虎山最著名的建筑,历代天师居住的地方。占地面积220,000平方米,规模非常庞大。主要建筑有三仪门、三省堂、万法宗堂等。它不但在道教界有很大影响,而且拥有许多文物古迹,最有名的是由第四十代天师铸造的铜钟,造于公元1351年,重达9999斤。天师府全称“嗣汉天师府”,亦称“大真人府”,是张盛以及他的历代子孙生活起居之。府第坐落在江西贵溪上清古镇,南朝琵琶峰,面临上清河(古称沂溪),北倚西华山,东距大上清官二华里,西离龙虎山主峰十五里许。整个府第由府门、大堂、后堂、私第、殿宇、书屋、花园等部分构成。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建筑华丽,工艺精致,是一处王府式样的建筑,也是中国现存封建社会“大府第”之一。院内豫樟成林,古木参天,浓荫散绿,环境清幽,昔有“仙都”,“南国第一家”之称。

正一祖庭:嗣汉天师府。天师府是历代天师生活起居之所和祀神之处。原称“真仙观”,建在龙虎山脚下,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始建于上镇关门口。元延佑六年(公元1319年),迁建至上清长庆坊,在今上清镇西。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赐白金15镒(360两),在今址上清镇中心重建。后又经十多次修建,现存木构建筑均为明清遗物。嗣汉天师府来源于元世祖忽必烈封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为“嗣汉天师”,其意表明自东汉始,代代相袭,道脉悠长。天师府面对琵琶峰,门临泸溪河,背靠华山,依山带水,气势非凡。1983年国务院颁布其为全国重点宫观保护单位,1987年列为全国21座重点道观之一对外开放。在政府的扶植和海内外善信的赞助下,天师府得以逐年修复,至今保留完好。尚存古建筑6000余平方米。它坐北朝南,在保持明清建筑的基础上,以府门、二门、私第为中轴线,修建了玉皇殿、天师殿、玄坛殿、法局和提举署、万法宗坛等,从而把宫观与王府建筑合为一体。门前庭院正中镶嵌着八卦太极图。八卦代表宇宙间的“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太极图显示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和动态平衡的哲理内蕴。府门上一对抱住楹联:“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形象地表达了历代天师既是“神仙”,又是“宰相”的双重显赫地位,阐明了天师道与历代皇权的密切关系以及对追求成仙的渴望。

剑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为兵器中之神,有君子之风。自古,行侠者佩剑而行,文雅高尚者佩剑,将军统帅佩剑,由此可见剑是武术文化的精髓,是衡量功夫境界高深的尺码。

剑的击法有;劈、刺、点;撩、崩、截、抹、穿、挑、提、绞、扫等。

剑术的特点是:轻快敏捷、潇洒、飘逸,有“剑走美式”、“剑如飞风”之说。剑术根据练法又分为行剑、势剑、双手剑、长穗剑、双剑、反手剑等。

剑术套路繁多,常见的有:自选剑术、青萍剑、武当剑、三才剑、三合剑、云龙剑、八卦剑、太极剑、螳螂剑、通臂剑、醉剑、宣化剑、七十三剑、龙形剑、奇门十三剑、白虹剑、纯阳剑、七星剑等。

武当、少林是中华武术的两大门宗,武当剑是武当功夫的代表。武当剑为轻兵器之类,其法以钩、挂、点、挑、剌、撩、劈、为主,练习时要求剑随身走,以身带剑,应用时要做到剑与身合,身与气合,气与神合。

武当剑派剑法种类甚多,武当山主要以:太极剑、太乙玄门剑、九宫八卦剑、八仙剑、玄功剑、龙华剑等为主。

而青萍剑术,最初是一个古代剑器的名称,东汉陈琳在《谷东阿五笺》中写道“君侯体高世之才,秉青萍、干将之器。”可见在东汉时已有了青萍剑器。青萍剑借此命名,取其锋利,气节向披靡之意。其二,青萍乃浮萍之一,化浮于粼粼碧波之上,荡漾於阵阵清波之中,来去飘忽,沉浮不定,无拘无束,呈现出潇洒坦荡气魄,给人以清高脱俗之感,姿势优雅之意。

青萍剑术则是以古剑器命名的剑术。据咸丰六年(1856年)抄本记载,首传者为江西龙虎山潘真道人(道号元圭)。据传,潘真道人时而在山悟道,习武弄墨,时而浪迹红尘传艺。青萍剑术乃博采众家之长,潜心钻研,参照天地玄机所编制的套路招式。

全套共分六趟,每趟60余式,合计为365式,内含周天之数加四季和天元巧合为一年日数。剑术风格以轻灵矫捷、洒脱飘逸著称。其剑法招式丰富多变,以虚灵为主,虚实相参,千姿百态,变幻莫测,三百余式无一相重。演练中讲求方法清楚,招式舒展,起伏敏捷,转折轻灵,刚柔相济,节奏分明。青萍剑高雅别致,以轻灵矫捷,洒脱飘逸著称,演练起来似近犹退,转灵转折。

青萍剑术的沿革流传至今已三百余年。潘真道人先传予山东沂水县道人孟皎华,孟又传山东济南府临邑道人冯希阳,冯传山东武定府海丰县杨鄂林。杨始传于河北沧州一带,先后有贾云鹤、刘文石、米连科(中央国术馆)、杨昆山、卢振铎、刘振山、姜容樵等人。

青萍剑术变化无常,忽东忽本,乍沉乍漂,犹如青萍浮动。其套路招式内容充实,结构严谨,刚柔相济,虚实相参,攻中寓防,防中寓攻,阴阳起伏,神出鬼没,是我国最优秀的传统名剑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套路最长,招式精奇,注重实战,突出搏击的一部剑法,堪称武林瑰宝,国术精粹。有中华第一剑之美誉。

但是非常可惜天师府在文化大革命中很多青萍剑术资料都已经付之一炬,现在天师府内很少有道士练习青萍剑术。

天师府正在挖掘、整理青萍剑术资料。我把多年整理的青萍剑术资料赠送给曾道长,内容包括青萍剑术(简、繁体)1-6趟剑谱、拂尘、拂尘剑谱等。他非常感动,连说:谢谢,并且要求我们大华基地提供图片与影像资料。

我们又介绍了我们年初与台湾、香港、新加坡交流青萍剑术的情况,在天师府内庭上表演了青萍剑术第一趟。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曾道长说:天师府准备开展“剑道文化”,希望与我们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合作,进行剑术指导。我们答应了。我们一定一起努力把青萍剑术发扬光大。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上海精武体育总会题字“尚武精神”;为中华武术会题字“尚武楼”。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昔孔子教人以六艺而不能缺射御者(武术),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文武双全才是真正的人才。

                                                        


标签:上海 武大 基地 拜访 中华 
本类推荐

Copyright © 2002-2012 中华气功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