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筋经门内功 中华气功大全网(WAP手机版)


首页 > 民间绝技

青城筋经门内功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15176
静功主要作用是“炼内”,即对人体内部进行修炼。 

    历代养生家对“静”之含义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练功方法。虽然如此,但对于“入静”在练功、养生中的重要作用,他们的认识却是基本一致的。 

    人体是复杂的,又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变化着,并保持着相对的平衡和协调。如果阴阳不调,气血不畅,经络不通,势必引起人体的异常,甚而百病丛生,乃致夭折。实践证明,通过“意”和“气”的修炼,能使阴阳得以平衡,气血得以调和,经络得以疏通,真气得以充沛,人体得以协调,对疾病的防御能力自然日益增强,从而达到祛病延年之功效。 

    综观古今中外,凡长寿者一般总能经常保持平和宁静的心境、乐观豁达的情绪。静,是养身处世之宝。有些武功出神入化者,他们都可以做到心清意静,从而可以感觉到一般人所感觉不到的东西,考虑到一般人所考虑不到的情况,这可能由于深层的意静发挥了人的潜在本能。由于人们对此不理解,就把这些武功高人奉为“圣者”。 

    一个“静”字,其力之伟,其用无穷,与生命息息相关。故研习养生之道的武家,必明“静”之道。 

    这里所说的“静”是指精神状态的安静。这种静与自然睡眠和一般休息的静不同,它是觉醒状态下的一种特殊的安静状态,即主动的内抑制状态。它通过一定的姿势、呼吸、意守等手段,达到“外静内动,静中有动”,是一种特殊的修炼。动与静又是相对的,所以,静(内静)是练功的前提。不静,难有好动。静功就是通过肢体的外静达到内动,即“外静内动,静中有动”。 

    青城派筋经门静功主要有四种: 

    一、腹式呼吸静坐法 

    坐功是最基本的静功法。无论道教、佛教都讲究打坐,并以此作为修炼的重要课目,即可见其作用。 

    坐前准备:选择安静的场所打坐,每天两次,最好于黎明前和夜晚寂静时。 

    打坐前先将窗户打开,使室内空气流通(冬天注意保暖)。 

    静坐在凳子或床上均可,须以坐得舒服自然为好。 

    宽松衣带,使气机不滞。 

    静坐姿:1.面向南,端坐在凳子上,两脚平放于地,右脚向右平移约一尺,小腿与大腿成90°,双手手心向下成阴掌,自然放于双膝上,肘下垂。 

    2.或坐于床,仍面向南方。将左脚垫在右大腿下,左脚跟轻置于会阴处,右脚放在左腿上,这叫单盘腿坐;再把左脚从下扳上搁在右腿上,这叫双盘腿坐。无论单盘、双盘均可。左手背平放在右手心上,两手重叠,手心向上,横置丹田处。女子则右手背放在左手心上。也可以右手成三清太极手,即食指掐在拇指尖上,竖掌,掌根置于左手劳宫穴,左手横放于丹田上。 

    3.调息:坐好后不要吸气,而是突然吐出一口气,尽量吐尽体内浊气,然后口鼻同时一吸一呼3次,咽下,以补丹田呼出之气。同时,唇齿合,舌尖轻抵上腭,微合双目,身体宜平直,脊柱要正,含胸拔背,胸部可微前倾,自然平稳地端正而坐。坐时垂肩、坠肘,全身放松,背不靠物,头顶项竖。呼气时稍快一些,吸气时略慢,但呼气时须呼尽,吸气时须吸足。吸气时,小腹慢慢鼓起,呼气时,小腹随之收缩,如此循环往复,呼吸匀、深、细、长。 

    4.意守:呼吸调顺后,两眼微闭,从眼缝中内视鼻尖,默想从人中经承浆、天突、华盖、紫宫、膻中、中脘、气海、关元诸穴到达中极。然后,将注意力集中于脐下小腹(关元与中极附近),排除杂念入静,内视小腹。约二周左右,会感觉有气流入于小腹并发热,谓之“气贯丹田”。 
   二、逆式呼吸静坐法 

    1.导引。以腹式呼吸静坐到丹田发热后,就可以进行逆式呼吸静坐的练习,即改变呼吸方法。这种方法是吸气时逐渐放松,小腹慢慢鼓起,肛门微收。但要纯任自然,无丝毫勉强,要用鼻呼吸。吸气以意念导引体内产生的热流,使之冲破尾闾关,沿着督脉向上引,令其穿过命门、夹脊,过玉枕,上百会,经上鹊桥向下经人中降至任脉,再由承浆、华盖、膻中,七坎直达丹田。呼吸周而复始,以上为打通任督二脉,即为小周天。 

    2.收功时,须慢慢散意。

    这时,意想气从全身的毛孔向外放出,约1~3分钟。然后可微微摇动身体,手掌互相摩擦,直至掌心发热后,两掌心贴于面部,上下摩擦面部24次。然后轻放双足,两手扶在双膝上,再向前缓缓伸直,静待片刻后,再慢慢起立。 

    三、卧功 

    青城派筋经功又叫如意卧、吉祥卧。这种功法看似简单,但如能长期坚持下去,很有好处,无其是老年人和体弱多病者,最为适合。 

    《太清调气经》云:“服气功余暇,取静室无人,散发脱衣。”早晚静时解松衣扣,作好卧前准备后,端坐于床上。坐好后不吸气,而是突然空吐一口气,吐尽体内浊气,再口鼻同时一吸一呼3次。合唇齿,舌尖轻抵上腭,双目微闭,由鼻缓缓吸气,一口咽下,以补丹田呼出之气。 

    向怀中屈膝收双腿,两脚涌泉穴相对,两手心向上。静默片刻,两手从左右同时分开,上举至头顶,将左手的劳宫穴平压在头顶的百会穴上,右手之劳宫穴重叠在左手的外劳宫穴上(女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然后平心调息。自然呼吸,鼻进鼻出,略坐片刻(约3~5分钟)。 

    手足保持原状,顺势向后倒下,仰卧,仍然保持坐的姿势,约5分钟。 

    身体向右翻转,左右手掌同时向下移动,贴着左太阳、右太阴抚摩,沿脸颊下移,至右手小指的指腹贴放在太阳穴上,无名指、中指、食指靠拢与掌面贴在脸颊上,大拇指的指尖、内侧贴靠在耳垂下的夹车穴后的凹下处;左手顺左肋下移放在股骨头下,左大拇指外侧掐在左手食指的商阳穴上;右腿屈,左腿伸,自然呼吸,鼻进鼻出,意守丹田20分钟。 

    开始练此功时,易入睡,练一段时间后,全身发热出汗,可从20分钟增加至一小时左右,一般练30~40分钟即可。每日起床前、晚睡前练功。卧时将被盖好,以免受凉。 

    四、站桩功 

    青城筋经功的站桩功又叫浑元桩,站此桩可使精气神旺盛,又练筋骨,习武者大都以站桩为基。 

    1.姿势:面南站立,右脚向右横跨半步,两脚距离与肩同宽。 

    2.调息:长吐一口气,排除体内浊气,沉肩,坠肘,全身放松,口鼻同时一呼一吸3次。 

    合唇齿,舌尖轻抵上腭。双脚以前脚掌为轴,脚跟各向左右移成内八字,身体重心移到双脚外侧,脚趾抓地。双膝稍屈,鼻呼鼻吸。 

    3.意守:双目微闭,留一线之缝,内视鼻尖,意想丹田,两手成莲花掌,双手虎口相对,两臂慢慢抬至胸前,肘关节稍下垂。 

    此时意想怀抱大树(如松柏树),头顶蓝天,直耸云霄;脚踏大地,巍然而立;背靠大山,四周弥漫着松柏树的清香……身心有如雨过天晴,感到无比轻松愉快。 

    练站桩功的时间最初为5分钟,逐渐增加到半小时以上。如腿疲劳,要坚持一会,才能收到功效。 

    4.收功:慢慢睁眼,松齿,开唇,翻掌,两手在丹田处交叉,左手劳宫穴对准丹田按在小腹上,右手劳宫穴对准左手的外劳宫穴重叠地放在丹田上。女子相反,右手劳宫穴对准丹田按在小腹上,左手劳宫穴对准右手的外劳宫穴,重叠地放在丹田上。双脚并拢,松舌,吞津,默数20~80拍,仍意想丹田(图8)。 

    撤手,双手同时四指并拢,大拇指外侧指尖掐住食指甲根外侧的商阳穴上。两手下垂至两大腿外侧,意守丹田24拍时间。 

    两手掌心相合,用力摩擦使之发热,然后两手中指沿鼻两侧由下而上擦推,上至额部,下至面颊,这样可使面部气血畅通。 

    站桩结束漫步活动一下,如感到全身酸麻,可自我按摩或拍打四肢。 

    以上就是坐、卧、站四种静功。坐、卧、站功各有其特点和相应的生理作用。站桩功调和气脉、强身,导引气血,有一定益处,但易疲劳,初学者不宜久站,尤其重病、身弱的人,不宜行站桩功。卧功较舒适,易于松弛诱导入眠,体弱者极为适合。坐功为初学者首先采取的练功姿势,它兼具了站、卧二功的优点。
联系我们|友情链接|关于我们|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2 中华气功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我要啦免费统计
蜀ICP备170154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