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

武术“七进”势在必行-翁心诚

时间:2013-11-6 13:43:59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81  评论:0
一、意义重大
  
  在2010年举行的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指明了武术事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三化”发展谋略,并提出了推广武术普及的走进学校、农村、乡镇、社区、军营、企业、机关(简称“七进”)的发展任务。(《中华武术》2010年第5期第30页)。这既是一个响亮的号召,更是新形势下发展武术的重大举措。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国务院确立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来,满足时代需要符合历史潮流的战略措施。其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将随时间的推移而彰显。
  回顾历史,纵观现实,我们思绪万千。百年前后,尽管我们民族拥有举世公认的高功绝能,民间武术种类百余种,然而时代的制约、时局的拘囿,那些高功绝技往往在民间以师徒或父子传承,帮派林立,各自为政,武术没有也不可能走向广大人民群众中,因而,也就并没有从根本上、大局上改变民众体质衰弱以至于病夫累累的现状。忆往昔鸦片的戕害、封建迷信横行、医药短缺、战乱与灾荒、加上殖民者的疯狂掠夺,造成了我们人民体质的赢弱与病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六十年来,政治与经济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伴随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武术事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按我国与世界的人口比例,按时代潮流要求,按全民健身需要,我们的武术发展还远远落后于形势,武术的金矿还有待于开掘、提炼。我们的武术要走向世界,关乎到要做世界体育大国与强国,这既是经济建设的需求,又是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趋势。尽管西方体育强国给我们提供了组织形式、竞赛与训练规程、操运技巧等方面的经验(如联赛、俱乐部等),但我们须清醒地认识到,国情有别,特色相异。我们应警惕盲目学习,生搬硬套。文化背景不同,思路应与之相适,方法可以借鉴,本色不可抛弃。中华武术是我们最具特色的民族体育,它的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开智启慧、美容美体、祛病延年等功能为其他运动形式所不及。高小军主任提出的“三化”前提下的“七进”战略,正是充分发挥武术多功能多效应,使我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的最基础的举措。它不仅可以从根本上利用民族文化使民族体质普遍上升,同时也利于我们竞技体育的发展,许多资料表明。少年时代武术功底扎实的竞技运动员,走向奥运领奖台的道路就会平坦得多。而竞技体育的高度发展反过来又促进民族体质整体高度上升。故言,武术“七进”任务的完成,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二、宏观构想
  
  群众是靠发动的,活动是靠组织的。不发动的群众是一盘散沙,不组织的活动是散漫与盲动。尽管武术“七进”是一个新鲜有力的口号,但落实于行动还要靠发动群众与开展活动。这里就宏观调控提出几点粗线条设想:
  1.政策、法规是前提,组织措施是保障。我们有武术发展五年规划,有全民健身条例,我们的宪法也有相应的条文,但这只是大前提,大前提下还必须有小前提。这就是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的实施程序。如果提倡“七进”而每一“进”的内容、范围、时段、人数、措施没有制定出来,一“进”也难“进”,何况“七进”?故先须制定“七进”的相应的政策、法规、措施,甚至责任人,先保证“一进”的落实,再扩展为“七进”的落实。
  2.确立“七进”的重点。重点在学校,高小军先生说,青少年是后备力量,是武术的未来。教育是一切的基础,当然也是武术的基础,是“七进”的基础。只有当武术走进学校,使我们的青少年受到良好的系统的学校教育后,中华武术才可能大面积生根、开花、结果。我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历史经验值得借鉴,我国乒乓球运动所以数十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此小球所以推动了“地球”,得力于当初的决策——从娃娃抓起。当年庄则栋初露头角时是10岁左右,而首次夺取世界冠军时才17岁。从武术首先进学校抓起,有三点优势:一是汲收武术文化的滋养,并使武术文化与学校文化教育完美地结合,相互滋补;二是蓄积人才,学校是一切人才的摇篮,这个摇篮里将摇出璀璨的明星、卓越的领导、英武的元帅及武术的精英;三是为培养武术的教练员队伍,创造了条件并提供了方便。具体工作中,则要采取强有力的教育行政措施。高小军主任提出:力争用4年时间,在全国85%以上的普通中小学开设武术课,使85%以上的学生掌握课堂武术教学内容,这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指标。问题只有两个字:落实。
  3.充分利用相关条件,解决领导干部的认识问题。武术“七进”是新任务、新内容。不要认为只是体育局领导才有责任,所有决策者、执政者都要树立“七进”新观念。要使他们认识到其既是全民健身的内容,也是自身的需要,更是他们工作主题中应有之义。对于那些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反映迟钝的行政人员,没有过硬的措施甚至是铁的手腕是不能改变他们僵化的头脑与固有的思维模式的。不能让他们拿着一张旧船票混上新的客船。要把“七进”的落实作为考核、遴选、擢升、奖励行政人员的内容之一。
  4.教材建设。中华武术曾在面临大好机遇时,未能卓有成效地大面积推动。缺乏简明精当的教材是一个重要因素。要真正落实“七进”,必须首先尽快地编写一部适于向中小学生、向大众推广的简明教材并为高精性教材做准备。我设想的这本简明教材应确立“七进”的培养目标,教学重点、训练套路、注意事项,武术经典语录以及武术文化简介等。这本教材所设计的训练套路可暂定为太极拳形意拳少林拳、八卦掌大成拳咏春拳、剑术、棍术、搏击、趣味武术、简易气功等。篇幅不宜过长,字数不宜过多,内容精简扼要,操作简易、方便,具有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男女咸宜等特点。中小学武术教材中还应确立必修与选修两个版本。目前影响较大的武当拳、峨嵋功、搏击操、太极操、白鹤拳、及至“轨迹拳”、卢氏结构、魏氏太极、水性太极及马畅的时尚太极等可划为选修内容。
  5.教练员培训。培训“七进”教练员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从长远看,所有体育院校及有条件的大学应设立武术教练系。如同戏剧、电影院校的导演系。同时,体育总局、省、市、县分局所属体育协会可以承担短期培训教练员任务。如果在一两年内,我们组织、训练提高一百万人的教练员,武术“七进”任务的完成将会顺利得多。
  
  三、细作指要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摸着石头过河”,是伟人对实践探索的总结。把此经验运用于武术“七进”中,须注意以下四点:
  1.试点先行。“七进”是需要试点的,从点上取经,以点带面,是毛泽东主席的哲学思路与工作艺术。“七进”的试点须尽快在有条件的地方试行。“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每一“进”中均须试点。学校、农村、乡镇、军营、企业、社区、机关各有各的特点。在试点中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往其他工作的试点,往往吹喇叭、抬轿子多,提示沟坎、坡陡者少甚至无。武术是一项实打实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伪与骄傲、飘浮与轻率。你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得亲口尝一尝。比如武术进机关,如何进,难在哪里?只有做过试点了,才清楚哪里螺丝哪里弯,哪里平原哪里山。
  2.多媒体靠内行运作,广造舆论。注意稳妥积极与实事求是。报刊、电视电影、广播、书籍及互联网等都可调动起来。尽管以往武术内容报道成绩斐然,但少数从业者自身不钻研武术,也不练武术,往往出现偏差,不是外行看了热闹,就是凭想象搞了神魔化,必定对媒体受众者进行误导,此种现象应引起重视。试想,一个不懂医的人开的药方能治好病吗?因而,笔者主张媒体武术从业者应练武术、学武术、钻研武术,这样才能正确报道武术。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一个传媒者不可能样样去学。但至少精学一门,是应该而且可以做到的。
  3.酌情推广并及时总结。任何工作都必须以历史与现实做基石。今天由昨天决定,明天又由昨天与今天决定。以太极拳为例,我们有极好的推广基础。表现在民众习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各种普推套路、传统套路已经受了民众的筛选与训练检验,且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在理论建设上已打下扎实的基础。太极内功解秘系列、心法系列、述真系列、统真系列的著作如同夜空闪耀的星星。这些都为太极拳的大面积推广做好了充分的人力准备与精神准备。只要我们注意总结经验,剔除多、杂、乱,对门派、支系删繁就简,太极拳的推广的新局面就会到来。
  4.官方与民间结合。官方有官方优势,民间有民间特长。两者密切配合,才能相得益彰,各选其能。官方进行宏观规划并制定规章、规则,确立全国性、国际性赛事、训事,并开展调研、策划运作方案,整合社会财源与人源,解决场、馆、点建设,有计划组织调遣科研队伍,完善段位制、会员制,有组织地与世界各国互派表演团、访问团、教练团推广中华武术,并促进外交性、文化性、经济性的武术交流,使武术国际化持续健康发展。
  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民间资源是促使武术“七进”的另一不可缺少的途径。最近二十余年来,社会团体、民间组织涌现了一大批推广中华武术的优秀人才,几乎涉猎所有的拳种,他们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切实的运作方式,有各具特色的教材与教法、引头人差不多都有令人信服的功力,诸如周亮、李兆生、韩起、李紫剑、陆锦川、陈小旺、陈正雷、刘绥滨、靳爱祥、释永信、傅仁东、车星辰、李文奎、水火居士、李品银、梁挺等等,可以说群星灿烂。他们注重武德、武艺、武学,讲究人品、学品、拳品,他们追求人生价值、社会效益与造福民众,他们提供的经验、教训及人才资源可以充分用来推进武术“七进”任务的完成。
  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有扎实的工作精神,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有行之有效的方法,高小军主任提出的武术“七进”的目标是可以实施的,新时期中华武术的“七进”也是必然的,因为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窗口。

标签:武术 势在 
上一篇:武术背后的江湖
下一篇:崇武尚德健康快乐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2002-2012 中华气功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