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

少林武术形成的源头探析-杨琼

时间:2013-11-14 11:06:03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151  评论:0
少林武术是最值得骄傲的中华武术文化品牌,历经千余年风雨沧桑,经久不衰。今天,太平盛世中的少林寺,香火缭绕;驰名中外的少林武术,空前繁荣、大放光彩。然而纵观少林武术的发展全貌,重视技术、轻视理论研究的现象依然存在,反映为有关少林武术起源问题的研究成果落后于实践的需要。根据研究的需要,本文把少林武术界定为少林武术是在少林寺寺院武功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其他民间武术流派的精华,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而形成的以拳禅合一、拳禅一体为特点的,兼具攻防自卫和健身等功能的,在历史中形成的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的武术流派。本文把少林武术限定在传统武术和寺院武术的范围内,现代的少林竞技武术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少林武术起源问题仍然是不甚清楚。
  一、从历史记载与传说探源
  历史记载与传说是研究历史问题的根据之一,尽管其本身经过历代史家与民众的穿凿附会存有许多失实之处,不可尽信,但是记载与传说却是认识少林武术起源问题的历史逻辑起点,否则就会走进历史虚无主义的误区。有关少林武术的起源观点多属民间传说,概括起来主要有达摩创拳说、僧稠创拳说、集体创拳说等。
  (一)达摩与少林武术
  《佛学大辞典》中有关达摩一条写道:“达摩真名菩提达摩,择曰道法,南天竺之刹帝利种也。”据此可以得知达摩者,历史上确有其人,也是中国佛教史上开宗立派的人物。达摩来到中国宣扬的他从印度带来的大乘佛教,这与当时少林寺流传的小乘佛教格格不入,出现了水土不服现象。史载达摩并未在少林寺立足,更没有所谓的面壁九年的事迹。《洛阳伽蓝记》记载,在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年),洛阳永宁大寺“装饰毕功”,达摩曾经参观过此寺以及洛阳的修梵寺。文中写道,“菩提达摩者,波斯国胡人也,起自荒裔,东游中土”,由于“摩法虚宗,情理难通”,以至于人们“乍闻定法,多生讥谤”,达摩所传佛法在南朝碰壁后,又在北朝受挫,既得不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又遭到其他佛门教派的排斥和挤压,万般无奈之下的达摩禅师只好带着忠实于他的学说的弟子过着“随其所止,诲以禅教,游化为务”的生活。作为游方僧,达摩以洛阳为中心从事着自己的布道事业,足迹遍布邺下和嵩洛地区。正因为此,宋元之后发源于嵩山少林寺的少林武术就尊称达摩为禅宗初祖以及少林武术的创建者。一方面这反映了少林武术托达摩自重的心理,另一方面也说明尽管达摩没有创立少林武术但他已经融入了少林武术的历史血脉中,对少林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僧稠与少林武术
  从记载可知,僧稠是进入少林寺最早且武艺高强的武僧之一,但是这并不能表明僧稠就是少林武术的创建者。据唐人《朝野佥载》卷之二云:“北齐稠禅师,邺人也,幼落发为沙弥,时辈甚众,每休暇,常角力腾■为戏,而禅师以劣弱见凌,绐侮殴击者相继,禅师羞之。因入殿中,横踏壁行,自西向东凡数百步,又跃首至于梁数四,乃引重千钧,其拳捷骁武劲。先轻侮者俯伏流汗,莫敢仰视。禅师后证果,居于林虑山。”僧稠禅师落发为僧于邺下郡,因年幼体弱,屡屡遭到众僧的欺凌,“绐侮殴击者相继”,于是就刻苦练功,“其拳捷骁武劲”,以至于最后众僧莫敢仰视,俯伏败地。僧稠在入少林寺之前就有功夫,他的功夫是他幼年时投奔景明寺所习得的,入少林可谓带艺投师。由以上分析可知少林武术的源头不能落在具体的某位得道的大僧身上,不应该局限于历史文献的记载,而应从多种解释方法入手。那么,能不能从少林武术的特点出发来探源呢?
  二、从少林武术的特点探源
  少林武术的特点是少林武术区别于其他流派武术的标志。少林武术是以少林寺武术为依托,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经过历代寺僧的钻研习练,在吸收其他各家所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拳禅合一、攻防一体等特点的技击、健身和医疗实践体系。
  拳禅一体、拳禅合一是少林武术的突出特点。少林武术属于佛教寺院武术,产生之初就带有佛教禅宗的基因,僧人们因此能够在日积月累的参禅习武中达到高深的亦佛亦武的境界。然而禅与武术这一静一动、截然不同的事物怎么能够融为一体呢,它们之间有没有主次之分呢?弄清这个问题就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来对少林武术进行溯源。
  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少林寺作为佛教寺院,其基本活动就是带领寺僧礼佛参禅、修心养性以普度众生。从表面上看,具有较强实战功能的、用作厮杀的少林武术与佛教的大慈大悲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然而二者却在少林武术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这是因为一方面,少林寺僧在课习禅定时的长时间打坐所引起的身体疲劳需要习练武术来锻炼身体、祛病延年,另一方面,少林寺需要利用少林武术来保卫财产,以应对盗贼和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对少林寺的烧杀抢掠。因此纵观整个封建时代,少林武术历来以禅武一体著称,以修禅习武闻名。习武作为修禅的辅助手段成就了少林武术的美名。可以说少林武术先禅而后武,并且武术是在少林寺建成不久后就有的现象。
  三、从少林武术形成的内、外因探源
  少林武术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是少林寺僧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少林僧人在钻研本寺武术的基础上,广泛借鉴其他门派武术逐渐形成的,而非肇始于一人或一事,其形成具有深刻的内外因。下面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内外因的观点来对少林武术进行探源。
  (一) 少林武术形成的内因
  少林武术所依赖的宗教氛围本身的神秘性、宽容性和世俗性是少林武术形成的宗教前提。禅宗的神秘性吸引着人们去践行它的教义,它满足了劳动人民的心理需要,通过引导人们礼佛来减轻现实生活中的痛苦。宗教作为一种精神安慰剂实质上产生了对人民大众的精神统治作用,这也是它受到历来统治者推崇的原因。禅宗的这种现实功用规定了它的宽容性和世俗性,以扩大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宗教本身的这些特征为它赢得了大量的信徒,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为禅宗的普及推广提供了群众基础,同时也为它的衍生品——少林武术的形成与普及提供了推动力。因此,禅宗本身的神秘性、宽容性和世俗性构成了少林武术起源的内因。
  (二) 少林武术形成的外因
  少林武术形成的外因有民间武术的补充、战争的刺激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等。民间武术是少林武术形成的土壤。一方面少林武僧大多为来自民间的避难者,入寺后学习少林武术以逃避世俗的痛苦,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进入少林寺之前就有一身功夫,是为少林武术的民间来源;另一方面,初具雏形的少林武术在与民间武术自觉与不自觉的交流和扩散中自身获得了进步。
  战争也是少林武术形成的外因。频繁的战争使少林武术接受了血与火的洗礼,不仅检验了少林武术,而且使少林武术更具实战性。少林寺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使得少林武术屡遭挑战,也使少林武术借助交通优势发挥了“武术十字路口”的作用。少林武术的形成是与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的,尽管元代等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对武术采取打压政策,但总体上看历代统治者还是对少林武术采取支持态度的。这客观上为少林武术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政策基础和良好的政治环境。作为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少林武术的形成与作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农业、手工业及孕育中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达促进了少林武术的形成。儒释道哲学思想的相互交融与合流和后期开始解冻的哲学思想构成了少林武术形成的强大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四、结论
  少林武术的探源之路需要从历史记载与传说为根,从少林武术的特点分析,从少林武术形成的内、外因探析。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达摩对少林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达摩不是少林武术的创建者;僧稠是少林寺最早的且武功高强的僧人之一,但他也没有创建少林武术;先禅而后武是从少林武术的特点出发得出的少林武术的探源结果;禅宗本身的神秘性、宽容性和世俗性构成了少林武术起源的内因;少林武术形成的外因有民间武术的补充、战争的刺激、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政治环境、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促进和强大的哲学思想基础等。

标签:少林 武术 形成 形成的 源头 
上一篇:“武术”与“武打”的文化分野
下一篇:传统武术价值功能的思考-姜丙刚 武坡 王阳阳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2002-2012 中华气功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