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

传统武术在当代大学生中的传承意义-李路

时间:2014-3-19 10:22:57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89  评论:0
  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集中国古代哲学、兵学、美学、宗教、中医养生等诸多文化于一身,具有实战防身、养生长寿、陶冶情操、启人心智的作用。武术对人身体、心灵和气质的影响,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如同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侵润与特质。 
  笔者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拜师于著名武术家秦庆丰门下开始习练武术,深刻感受到武术像一把逐步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大门的钥匙。当代大学生,应该更多地参与到武术的习练当中,“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通过武术的锻炼强健体魄,增进涵养,培养心智,并以武术独特的视角接触、探索、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培养和陶冶自己的爱国情操、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 
  中国的传统价值观,认为真正有才干的人,应该“德才兼备,文武双全”,“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既要有突出的才华,同时又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强健的体魄。一个人的大学阶段,正是这种全面发展型人材各项素质的筑基阶段。而这一阶段,首要的是要以健康强壮的身体素质作为基础,才能以饱满的精神和热情进行学习和工作。然而,我们所面对的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 
  1957年,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先生,向学生们提出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这代表着清华大学的体育精神。但有数据显示,现在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明显下降,引领学生体育锻炼的国家锻炼标准,经过了1989年、1990年、2002年和2007年四次修订,每修订一次,标准下降一次。以大学生组男子1000米为例,1989年的合格标准是3分55秒,2007年合格标准是4分33秒,降低了38秒;女子800米则从3分50秒改至4分23秒,降了33秒。即便如此,目前合格率也仅为三成,学生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5年下降,耐力素质则连续25年下降。学生的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占去了学生大量的锻炼时间。 
  与此同时,由于有关方面如学校、家长等,很少像关心孩子学习一样,注重孩子的体育锻炼情况,没有正确的树立健康锻炼的概念,也对青少年的健康造成伤害。去年11月份有广州大学生在参加马拉松比赛时猝死,还有中学生冬季长跑中猝死等悲剧的产生,再一次引发人们对青少年健康问题的关注。而更加悲剧的是,不少学校因为这些事情的发生而暂停或取消了原有的长跑锻炼,真可谓是因噎废食! 
  锻炼身体,必须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和理念,否则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而什么是正确的健康锻炼观念呢?从五千年的文化宝库中寻找答案会得知,传统武术强调武术技击的本质与承载的武学文化内涵,动作相对简捷、实用,强调“武术健身、文武并重”,很适宜在大学生中习练和推广。 
  传统中医理论对人体健康的一个基本定义,就是人体的各脏腑器官首先要健康。传统武术在锻炼肢体机能的同时,十分注重内脏的调养,“练养结合”是传统武术的高明之处,也是武术有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特点之一。武术讲究“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炼精神气力功”,通过武术特有的锻炼方式可以增强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平衡、爆发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细细品味武术动作中的攻防含义,感受传统武术中所蕴含的刚柔相济、动静相合的古人智慧和哲学思想,不仅可以增长学识,同时在自我训练中又可以通过练功不断激发人体潜能,增强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特别是对大脑兴奋与抑制作用的修炼可以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使人的思维敏捷、清晰,记忆力增强。大学生正处在身体成长发育的第二次高峰期,特别是大脑发育趋于完善,所以大学生习练传统武术,不仅简易安全、强健筋骨、开发智力,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 
  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技击防身的技术和锻炼身体的手段,更是民族精神和历史文化的载体,翻开历史的长卷,中国古代不乏像颜真卿、岳飞、辛弃疾、俞大猷、戚继光……这样文武并重的民族英雄,不乏英勇抗击外夷侵犯的丰功伟业。笔者所在的少林五形八法拳研究会,“武门庭训”中第一句就提到“爱国乃终身立命之本”。至今恩师秦门武学“两功、三法、九兵”中,非常优秀的一门兵器“秦门步战刀”,仍然保存着当年汉武帝时期抵御匈奴时所用汉环首刀的形制,刀法上讲究双手拧握,劈砍勇猛,刚毅果敢的气势透露出古代战场的惨烈与豪气。 
  我曾经看到过“日本少林拳法联盟”上千青少年集体演练的视频资料,这些孩子们的表演,特别是一些女孩子的战斗意识和上千人对打的场面,使我对一个民族尚武坚韧的精神有了深刻印象,并由此带来了强烈的震撼:现在的青少年就是十年或者二十年后国家的主人,我们的青少年,生活在安逸的生活环境和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之中,换来的只是整个民族的体质在严重下降,精神意志上的萎靡。可以想见,如果有朝一日国际发生争端,约七十年前“东亚病夫”的一幕,是否还会重新上演? 
  因此想到,作为世界大国、强国,从培养未来综合型人才方面作战略考虑,让武术走进高校,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习练优秀的传统武术和武学文化,培养大学生强健的体质以及战斗意识和爱国精神,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世界远没有到达处处和平的所谓“盛世”,潜在的政治、经济、军事……危机还有很多,要居安思危。虽然传统武术中的拳法兵器已经被现代化的武器所取代,早已退出战争的舞台,但“枪不杀人,人杀人”,武器终究是人来驾驭的。
  孙中山先生是武术的爱好者和提倡者,他于1919年为上海精武体育会题赠匾额“尚武精神”。一个健康民族应该具有“尚武精神”,具有尚武精神的民族必定是具有活力充满朝气的民族。这种尚武精神正是中华民族意志与智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民族得以发展壮大的驱动力之一。武术的灵魂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匡扶正义、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武术是意志与体能的训练,需要有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大学生学习传统武术,在“与古人对话”的同时又可以体验感受古人的智慧,通过练功习武的锻炼,在尚武精神的感悟下,有助于我们对民族团结,民族素养提升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大学生对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自信。 
  时不我待,当今的世界飞速发展,武术的传承和推动也需要具有时代精神。大学生是具有现代科技知识的人才,在习练传统武术时可以用更加理性的态度去学习去认知,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赋予武术新的理念。武术需要亲身的体验,才能够感受他的实际作用和魅力,武术需要老师的口传身授,才有可能将武术的内涵与本质通过我们传承下去。武术是“活着的文物”,他以人们的习练为载体而存在,只有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才能不至于逐渐消亡,因此武术是文化的传承。大学生学习传统武术,不仅可以起到强健体魄、增长学识、实战防身的作用,而且可以从中有效培养爱国意识、民族精神,这对于未来迈入社会,从事各项工作和事业,都将产生有益、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大学内开展形式多样、身心双修的武术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李路,北京人,少林五形八法拳研究会副秘书长。2009年-2012年,清华大学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学习,获硕士学位,现就职于北京某半导体设计公司。在校期间为清华大学武术队队员,校武术协会少林拳负责人。2011年3月开始追随著名武术家秦庆丰老师学习传统武术,并于2012年5月拜于秦老师门下,系统学习秦门“两功、三法、九兵”等功法、拳术、器械。图为作者(站立者)与恩师秦庆丰合影。

标签:传统 武术 当代 大学 大学生 
上一篇:武术散打规则纵横“谈”-孙天民
下一篇:从武侠网游看中国武术和民族文化-柏建晴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2002-2012 中华气功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