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

《庄子•说剑篇》之武术文化刍论-郝大伟

时间:2014-6-28 7:56:34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38  评论:0
摘要:先秦诸子百家竞相争鸣,道家独树一帜。《庄子》为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子所著,是反映道家思想的主要著作之一。《说剑》是《庄子》中的重要篇目,由于其内容与庄子思想不相干,一般学者以为不是庄子之作,而是纵横家所撰。但其中关于剑的论述,确为我们了解战国剑术及相关问题开阔了视野。文章以《庄子•说剑篇》为研究对象,透过“文化三层次”论的理论视角,就其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从剑文化的演变和庄子的考证入手,通过《庄子•说剑篇》所透视出来的武术文化视角,从而对武术文化进行透析。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2―0020-03

武术以其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特殊本质,却反映了一般意义上的、共同的、共通的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母体下的一个分支文化的一种文化形态,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所以对我国历史上思想深邃、笼盖古今、哲学涵义深刻的经典佳作进行探究对武术文化的研究意义是深远的,对于武术文化研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庄子》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其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哲学和文学意义是巨大的,其成就在我国历史上尤其是先秦历史上占据着无可争议的重要地位。就《庄子•说剑篇》而言,它包含了很多武术文化和传统文化思想,武术文化研究价值很高,作为一名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研究工作者,在真正潜心“品味”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作品之后,感触颇多,力图能够真正从“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收获一点指导今天实践的“历史总结”,以期能为今后的武术文化研究出一分力,收获“管中窥豹”之果。

1  庄子与《庄子•说剑篇》之谜

关于庄子的生卒年代以及何属人,在历史资料中皆没有明晰的记载,学者所断时间大部分是依据历史文献资料所记载的文字信息提示推断,一方面是《史记》的历史记载;另一方面是相关文献书籍的记录信息和其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等相关线索。庄子(约公元前369-约前286),名周,是战国中期宋国蒙地(今河南商丘市东北)人,大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庄子•说剑篇》到底是否庄子本人所作,学者持不同的见解,通过相关的研究发现今本《庄子》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一般认为内篇乃庄子所著,是庄子思想的真正体现,其完成的时间早于外篇和杂篇,《庄子•说剑篇》属于《庄子》的杂篇范畴之内似无争议。要从武术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就作品本身来讲,通过文章内所体现的当时武术技艺状态来反应当时朝代的武术文化内涵是文章研究的重点。

《庄子•说剑篇》不难理解,以义名篇,顾名思义其内容就是写庄子说剑。是一篇庄子说服赵文王停止“斗剑”而执“天子之剑”来治理国家的寓言故事。原旨并不是推崇“上斩颈领,下决肝肺”的个人武艺(庶人之剑),而是鼓吹“匡诸侯,天下服矣”的天子之剑。从中可以得出两个推断。第一,当时社会确有崇尚个人武勇的风气,原因为当时“刺客”确可在某些历史事件当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二,客观地讲个人力量总是有限的,作为应以“一统天下”为己任的君王来说,更应该“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士为夹”,而不是好勇斗狠、徒令国衰。虽说这些论证并不是完全的赞美武技,但通过描述点滴中凸显了春秋战国时期有关武术在器械、技战术等方面的文化信息。

2  武术文化与武术文化形态的“文化三层次”理论说

《庄子•说剑篇》始终是围绕“文”以剑显,“剑”以文名的表达方式来展开论述,其中所透视出来的就是剑术的发展。要分析《庄子•说剑篇》所呈现的武术文化信息,把握当时的武术文化的发展首先就要对“武术文化”有准确的界定。对“武术文化”的定义学者也有不同的观点,但是都没有离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基础和技击技术核心。温力在2009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武术与武术文化》一书中就武术文化的概念论之“武术文化是以技击技术为核心,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包括与武术技术密切相关的器物、传承形式、民俗以及由他们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共同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武术文化形态的“文化三层次” 理论说中认为:武术文化形态的结构分为“物器技术层”、“制度习咨层”、“心理价值层”三个层次。道与理是核心层(心理价值层),礼与艺是中间层(制度习俗层),技与术是外显层(物器技术层)。“物器技术层”是物质文化层面,主要包括技术、器械、场馆、服装等,即人物关系;“制度习俗层”主要包括组织、传承、教授、比赛方式、礼仪武德等,即人人关系;“心理价值层”主要是所反映体现出来的民族心理情感、心理等,即人天关系。

《庄子•说剑篇》“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等武术文化形态的人物关系是对当时武术的技击技术体现;“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下,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等武求文化形态的人物、人人关系正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整篇文章所孕育的武术文化内涵正是以技击技术为核心,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对春秋战国时期武术文化思想的涵盖。用现代武术文化形态的“文化三层次”理论说分析古典文献《庄子•说剑篇》所透视出来的武术历史文化内涵,从形式上顺应了武术又化研究的发展规律,从实质上更能够深入剖析武术在一个既动荡不安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空前大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所呈现的文化信息。

3  在“物器技术层”上《庄子•说剑篇》所呈现出的武术文化信息

在武术文化形态的结构中,所谓的“物器技术层”即物质文化层面,也可以称为“外显层”,它是武术文化形态的表层结构,主要包括武术技术、武术器械、武术练功器具、场馆、服装等内容,它表现和展开的是一种人物关系。

3.1  从武术器械的角度透露出有关剑的外形发展历史文化

剑,武术短兵器之一,素称“白刃之君”,是一种平直、细长、带尖、两面有刃的短兵械。剑一般由剑身和剑柄两部分构成,每个部分都有专门的名称,但是在不同的时代说法不同。从以上文中描述可见,当时的剑由锋、锷、脊、镡、夹构成,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的剑形制已经基本定型,这与当时的冶炼技术和军事活动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商代青铜冶炼技术提高,得到历史考证的最早的古剑为双锋刃,长30厘米左右。而春秋时期的剑一般在50厘米到60厘米之间,战国剑则常常在70—100厘米,个别达100厘米以上,青铜剑的制作技术在战国时期达到了顶点。剑有短有长,乃至长短并存的发展局面从很大程度上要受益于冶炼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庄子•说剑篇》中已经对剑的基本结构进行了阐述,庄子在为赵文王解释“天子之剑、诸侯之剑”时,说:“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魏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士为夹。”从《说剑》中可以看出,当时无论是王者观剑,还是为了较出高低的比剑,都是以死伤对手为代价的,可想比剑之残酷。每个剑士在应用剑术时都是以夺取对方性命为胜利之本,因此,剑术的格斗性不言而喻。春秋战国时期军事战争活动随着战略发展需要,由短兵器为主的步战逐渐代替以长兵器为主的车战,使得武术的形式发生了多样化的改变,这对短兵器剑的形制和规格需要更加丰富,直接推动了这个时期剑的发展和盛行。

3.2  从武术技术的角度透露出的有关剑术发展水平

庄子在《说剑》中对剑术理论总结为:“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可以解释为,击剑的关键,首先是把弱点暴露给对方,使对方以为有可乘之机,然后给对方发起攻击,以抢先击中对方。通过庄子的论述,说明当时剑术已发展到相当水平。我们可以想像到当时的剑士击剑,需要的不仅仅是力气和身体的强壮,而是要有灵活的击剑思想,熟练掌握击剑理论,才是取胜的关键所在。同时,通过《吴越春秋》中越女的剑术理论,对当时的击剑理论我们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认识。越女因善于击剑被推荐给越王,当越王问及剑道时,她说:“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这一论述阐明了击剑中动静、快慢、攻防、虚实、内外的矛盾关系,更进一步说明了当时剑术水平的发达,以及当时的剑术已突破技击的范围,具有内外兼修的作用。该理论可与庄子的剑术理论相对应,都是剑术思想的精髓。通过这两个理论,我们可知当时虽然南北分裂,但在剑术上却有相通与交流。春秋战国时期是武术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当时的军事活动保持着高度的交融关系,频繁的战争局势,不断变化的兵制促使了新兵种的出现同时也使得武术的搏杀技能更加丰富。虽然短短二十个字,可以看出不仅是对斗剑要领的核心技术概括,从深层次来看更是对武术实战技击理论思想的总结。其本身意义已远远超出单纯的斗剑运动是对整个武术技击战略战术理论思想的提炼,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武术理论研究已颇有水平。

3.3  从武术服装的角度透露出的有关武术历史文化

“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皆蓬头突髻垂冠,曼胡之缨,短厚之衣,瞋目而语难,王乃说之。”这是《庄子•说剑篇》中关于对于赵文王所喜好的剑士的一个整体的描述,可是其中恰恰就显示了当时剑士的外貌与服饰特征。根据这些描述,可以对当时剑士的服饰特征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剑士都蓬着头发,帽子低垂,系粗实的冠缨,穿短厚的上衣。从总的情况来看,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体育风尚很受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一些民间体育活动直接从军事体育活动转变演化而来,并直接为战争服务。虽然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国的服饰制度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压力下,北方民族服饰的“短小紧窄、结实便利”也同样成为了中原有志人士改革的内容之一。“胡服骑射”的历史印记在此清晰可见,其不仅仅是对华夏传统服饰和骑射的冲击,它“更重要的是一种民族武术交流的典型例证。”《庄子•说剑篇》中关于剑士外貌的描述,就像是对武术历史文化的一面历史明镜,将燕赵服饰文化进行了历史留印。

4  在“制度习俗层”上《庄子•说剑篇》所呈现出的武术文化信息

在武术文化形态的结构中,“制度习俗层”是相对隐形的中间层,也称之为“礼与艺中间层”,它主要包括武术组织方式、武术传承方式、武术教授方式、武术比赛方式、武术礼仪规范、武术武德内容等内涵。它表现和展开的是一种人人关系。

4.1  从武术组织与比赛方式上,《庄子•说剑篇》所呈现出实战选拔人才的思维模式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下,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从中所要揭示的是文王对于“斗剑”的喜好程度,可是从“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也透露出了斗剑中剑士“实战技击”的真实场景。通过其中的文字记载推断,当时对于剑士中人才的选拔也是“实战选拔”的方式,如: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文王用击剑比武的方式,以死伤六十多人的代价,选拔出了五六人准备与庄子比试剑术。从中折射出了剑术比赛的组织与选拔已经有相当的规定性,首先,人才是实战选拔;其次,有统一的选拔制度和明确的组织办法,“赛程”七日得五六人就是实证。在一定意义上说 《庄子•说剑篇》,通过“斗剑”这一窗口对军事武艺与民间武术的武术技术形态打开了发展的脉络,“斗剑”所体现的主要还是武术娱乐活动的层面,而与集体对抗为主的军事武艺还是有很大 的区别。

4.2  从武术传承与救授方式上,武术的交流与技术的进步

《庄子•说剑篇》中“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下,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而客三千余下”展示给我们的是“门内剑士”的存在,说明春秋末期养士之风的盛行,并积极促进了“侠”的产生与发展。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侠士尚武的社会风尚在战国时期已经极为普遍。“剑士”敢为知己者死,他们靠自己的武术技艺受人恩荫并为之效命,因为所担负的任务不同而要专注于自己的剑术水平的演练。“斗剑”的不断相互交流与总结,就在技术层面上促进了剑术的不断发展,同时也逐渐形成对理论方面的积淀。

5  在“心理价值层”上《庄子•说剑篇》所呈现出的武术文化信息

“心理价值层”是最内层或最深层的武术文化形态结构层,也就是“道与礼核心层”,它主要包括武术文化形态所反映体现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民族情感等内容。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之源、超越之源,是一种内在的超越,也就是中国文化表现和展开的内在“人天关系”,人与自然的冥合。

《庄子•说剑篇》中庄子向文王说了“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不同类型的剑。“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此诸侯之剑也。”“庶民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天子之剑是“匡诸侯、服天下”,诸侯之剑是“法天、顺地”,庶民之剑“无异于斗鸡”。同样的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所产生的境界是不同的。站在武术的思维上考虑,可以看作是对武术修养的境界的一种描述。同样的武术在不同的人的追求下就显现出了不同修养,不同的武术修养产生了三种不同的境界,有的人看作是一种健身娱乐方式,有的人看作是一种求取功名的手段,有的人则让我们所领悟到的是一种浩然正气。

6  结语

《庄子•说剑篇》虽篇名说剑,实则以剑喻政,以“无异于斗鸡”的庶人之剑(仅此为实物之剑),衬托中和民意、四封宾服的诸侯之剑和天子之剑(此为表象喻意之剑)。因其与庄子清静无为之旨不合,故世人皆以为此篇非庄子所作。本文以为,作者真伪是文学史家、考据家所关注,但此篇在武术文化和武术理论方面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是无可质疑的。李白《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至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直接引用篇中原文,铸成千古名句。篇中示虚开利、后发先至的思想则更是宋以后始渐成型的内家拳法的核心理论。本文以文化三层次,对说剑篇进行深入的分析爬梳和比较分析,以期对武术文化和武术史相关研究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李耳,庄周•老子•庄子[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3]余水清.中国武术史概要[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马明达.说剑丛稿[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

[6]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7]黄伟.中国古代体育习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8]于丹.《庄子》心得[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

[9]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2]申国卿,丁建岭.《庄子•说剑篇》透露出的武术文化信息[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3):60-62.

标签:庄子 武术 文化 

Copyright © 2002-2012 中华气功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