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太极“一体”论——张升

时间:2014-12-8 13:03:01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44  评论:0
太极”这个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上传》。《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时,天地混沌,阴阳未分,称作“太极”,万物由此而生;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两仪”(即“阴阳”)生矣。此处提出了一个“一”分为“二”的宇宙创成说,“太极”即“一”,分出天地“阴阳”为“二”。

老子在《道德经》开篇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在这里阐述了“有”和“无”之间的关系,“有”和“无”都是万物的本源,来源于同一个地方,只是名字不同。“有”与“无”就是“阴”和“阳”,“阴”“阳”混沌在一起就是万物之始,即“太极”的状态。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中的“一”就是“有”与“无”的混沌体,即孔子所说的“太极”,“太极”生于“道”,有“太极”而生万物。由此可见,老子的宇宙观同孔子的宇宙观是一致的。

我们的古代先贤们,根据老子的宇宙观、孔子的太极学说及中庸、道家的哲学思想和中医的理论,经历了数代的积累揣摩而发明创造了太极拳。到了明代,武当山的张三丰为集大成者。张三丰《以武事得道论》中有曰:“耳目手足,,分而为二,皆为两仪,合之为一,共为太极。此由外鉸之于内,亦自内发出之于外也……然天道人道,‘一’诚而巳矣。”真是鞭辟人里啊!“开”即是“合”,“合”即是“开”,唯“一”而已!孙禄堂先生也对太极拳作了十分精炼的总结,他说:“‘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

初练拳时,先体松,松的目的是卸去拙力僵劲,这时熟悉套路比较重要,用套路作载体,把身体练松练柔。收肛提睾,缩肩缩胯,肘尖用意接地,顶要竖起来,百会穴用意塌住,会阴上提,脚下要轻灵,劲要提住,不要往脚下沉劲,所谓“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迈步似猫行”。不然的话,膝关节会痛。很多人把膝关节练坏了,就是不懂这个道理。

练过一段时间后,身体松柔了,劲力顺遂了,就可以培养内劲了。内劲的实质是“紧”,是“刚”,体内有“刚”,体表有“柔”,正所谓“外柔内刚”,也就是“外松内紧”,体内越紧,体表会越柔越松,“刚”“柔”同时出现,“刚柔一体”,有多少“刚”,就有多少“柔”,“五阴”并“五阳”,“刚柔相济”。具体的练法是从《行气玉佩铭》的第一句话开始“深则蓄”。“深”是选址,我们把它设定在“下丹田”,也就是“神阙穴”内,也有人说在脐下三分。但我个人感觉神阙穴”比较好用。在“神阙穴”内“蓄”,“蓄”就是蓄气。“做开合”,气人丹田为“合”,出丹田为“开”。陈鑫说:“一开一合,拳术尽矣”。经过两至三年的习练,内气人丹田的同时也可以出丹田,“开即合”、“合即开”,这时合“二”为“一”。这正是孙禄堂所说的“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丹田这个太极练成后,就要进入“蓄则伸”这个阶段,把内气引“伸”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身体处处是太极,最后总此一太极,周身一家,仍合为“一”。至此,丹田劲也就修成了。下一步再修就是“混元劲”了。这是后话,在此暂不予以表述。

标签:太极 一体 
上一篇:浅谈太极拳的“高度统一”-蒋学富
下一篇:太极拳不能丢掉的几大原则-邹柱石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2002-2012 中华气功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