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

墨家“贵义”与中国传统武术-蒋虎 程娟 余利斌

时间:2014-5-1 11:19:50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59  评论:0
墨家思想在先秦诸子中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天下“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时称墨学为显学,它对我国社会的诸多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墨家“贵义”思想是墨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从墨家“贵义”的视角,就“贵义”的“法天”、“兴利”和“举公”三个方面,分析了墨家“贵义”思想对传统武术的影响,探析了传统武术之所以成为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奇葩的内在原因。

从蜿蜒的历史走来的传统武术,历经数千年的嬗变,体系日益完备。在各 历史时段的阵痛发展过程中,它无时无刻不在吸收着传统文化的营养。如“在泉始的技击技术中,融进了具有显著华夏文化特色的儒、道、佛精髓”等内容。这些传统文化,势必对传统武术有着影响,墨家“贵义”思想也不例外。

何为墨家“贵义”

所谓“贵义”,是指布散于墨家“义”的内容及其功用之中的墨家“义”的思想精髓。墨家主张:“义,利也”,认为天下的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治,无义则乱”。这表明墨家反对损人利己的不义行为,倡导国与国之间和睦相处,积极高扬国之大义。如《墨子》说:“视人之国若其国,视人之家若其家,视人之身若其身。”何为“义”?墨家认为“兼爱”是“义”,“非攻”是“义”,“尚贤”、“尚同”亦是“义”。墨家的这种“义”,不仅对后世的“义利观”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也成为了后世维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定的基础。

由于“‘义’在墨家思想体系中具有法天、兴利、举公的内在特征。”因此,“法天”、“兴利”、“举公”也可被认为是墨家“贵义”思想的三个主要方面。所谓“法天”,就是效法天的公平公正。它是墨家寻求正义和秩序的原则。墨家认为,若天下的人都遵循“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的“兼爱”原则,那么天下就和平安定;主张,人们治世、用世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度,认为“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而取法的对象“莫若法天”。这里的“天”就是指法仪、法度,亦即天地间万事万物的规矩,而“义的有效性和价值根源在于符合天的意志”。无论是治世还是用世,行义都要效法天的公正,否则,就都要受到“天谴”。所谓“兴利”,就是以道义制约作为取舍的天平。何为“义”?《墨子》说:“义,利;不义,害。”墨家倡导“贵义重利”,其目的是追求利人利己的和谐生活。这种生活,既要合乎天心,又要顺乎民意,还要中乎物力,原则就是“义”,为这种原则所做的追求,就是赴义(或取义)。墨家为了实现“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夙愿,敬告人们处世处事要遵循“兼相爱,交相利”的法则,倡导世人皆要做到互惠互爱,“以利达义”。所谓“举公”,就是以天下为己任。墨家倡导“义,志以天下为分。”意思是说,若要行义,那就得立志把天下的事,当做自己分内的事来做。墨家主张,“举公义”要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旨归,要在“辟私怨”的基础上,以天下为公,为天下黎民谋幸福。

墨家“贵义”的功用主要有三。一是成为人们为人处事的准绳。我国古代社会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宗法社会。但是,墨家不认同这种宗法制度,而是主张不分血缘和贵贱的无区别的“兼爱”。墨家这一宗旨,是在看到宗法等级关系所造成的矛盾后,针对儒家“爱有差等”的观念提出的。认为人必须“用仁义”,才能行仁义,才能公正无私服务于民众。这一思想,成为后世为人处事的准绳。二是成为人们“义利”的行为准则。“仓廪实而知礼节”。礼仪制度是建立在有序的物质生活之上的。只有生活利益得到保障,人们才会行义,亦即“义,利也”。三是成为治国执政的理念。这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墨家认为天下“有义则富……有义则治”,但是天“欲其富而恶其贫,欲其治而恶其乱”,所以“天不欲义而恶不义也”。因此,“义者,善政也”,是理所当然的,符合天道的。另一方面,墨家对那些“坐而言义,无关粱之难,盗贼之危……然而不为”之徒,是加以谴责的,呼吁“知识精英们”多为百姓着想,为国家,为社会“虽不扣”,亦“必鸣”。墨家“贵义”的“善政”思想,成为后世公仆膜拜的精神宝塔。

墨家“贵义”与传统武术

传统武术在历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包括墨家“贵义”思想在内的传统文化的滋润,而深深地打下传统文化的烙印。因此,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武术身上的墨家“贵义”思想痕迹。

1.墨家“贵义”之“法天”思想对传统武术的影响

墨家认为,天是公正公平的,能赏善罚暴。人们效法“天志”的厚德无私,既要做到“兼爱”、“非攻”、抑恶扬善、替天行道,又要认识到,不论现实多么腐朽、黑喑,都无法阻挠公平正义的最终实现和不断延续,总会有一股力量适时而来,秉承“天志”。墨家“贵义”之“法天”,一方面表现为待人应公平公正、宽厚仁爱,这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着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表现为倡导人们路见不平要见义勇为、挺身而出,敢于替天行道、赏善罚暴,即为人应侠义博爱。如墨子为国家之安宁和百姓之安危,不惧危险的去“止楚攻宋”就是具体的体现。

传统武术对墨家“贵义”之“法天”的吸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有道相教。何为师?教者为师。师者的“有道”体现在师德、师才、师术三个方面。“治学先做人,立德方能树人”。师者传道的前提是先立德,亦即要用高洁的德操诠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谛。“术业有专攻”。师者要在博学的基础上,精通术业,方能育人。传承传统武术的师傅也是如此,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还要有高尚的道义和渊博的学识。师傅如果只有术和才,而没有德,徒弟就有可能危害社会;如果只有德和才,而技艺不精湛,徒弟就有可能技艺不高超;如果只有德和术,而没有才,那就无以传道;只有三者俱全,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弟子。可免“法天”思想根植于师者,是继承、弘扬传统武术的基础。二是尊师重道。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尊师。墨家主张效法“天志”的厚德,要求凡人皆应“兼相爱”。这种思想迁移于传统武术,那就是要尊敬授艺于己的师长。可见,传统武术的尊师之道,缘起于法“天志”。传统武术为何要尊师?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在习修武艺的过程中,只有尊敬师傳,才能习得师傳所传授的道义及技艺。鉴于此,拳门皆把尊师纳入戒律。如《陈式太极门规戒律》规定要“尊敬老师”,并将那些不尊师的门内人,视为“师门不孝之人”。又如《少林武术规章约法十不许》也规定:“不许恃有本领,违拗师长!”。足见,受艺于师,必先尊师,日后还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若为徒而不尊师,那不只是会被同门睡弃,更会被天下人耻笑,甚至愤恨。这种尊师观念,对维系传统武术的和谐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重道。墨家主张法“天道”,而传统武术之道,亦诚如固有不变的“天道”。传统武术重道之义有二。一为重传统武术修为之道。习修传统武术,要遵循它的固有之道。所谓“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要练武不怕苦,要练功莫放松”,“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先练基本功,再练趟子,再练喂手,再练搏击”,等等这些,无一不蕴涵着墨家“法天”的思想。如《太极拳拳谱》所说:“顶偏丟抗”的毛病,必须“密密觉察,随时改去”,“方能达感觉灵敏,粘黏连随之域”,即是此义。二为重武德之道。这又有三。第一,重黎民为本、社稷至上的民族大义。自古以来,武道中人都把个人的安身立命与天下兴亡、百姓福祉联系在一起,他们义重于山岳,以尽忠报国为本分,为国家,为黎民,奋不顾身、舍身成仁。如精忠报国的岳飞、壮志凌云的祖逖等,皆莫不如是。又如《王西安拳法门规师训》就约束门徒要“忠于袓国,热爱人民”,其要义亦是如此。第二,重“义以为质”、见义勇为的江湖道义。历来武林中的豪侠之士,皆崇尚锄奸扶弱、济困扶贫、见义勇为,对那些行为不端、强横不义之徒,武林常自发群起惩处,毫不留情。众多拳门还制定门规,以杜绝行为不端、强横不义之徒。如少林《短打十戒》规定:“强横不义者不传”;苌家拳《初学条目》规定:“不可恃艺为非”;陈式太极拳《学拳师训》规定:“不可凌厉欺压人”等。第三,重精于诚信、一诺千金的朋友情义。历来武林豪杰无不精于诚信、一诺千金,他们为受人之托而患难与共,为忠人之事而不吝其生。诚如《墨子》所说“顺天之意,谓之善言谈”一样,他们把“善言谈”——为人守信、一诺千金,视为道德之要、顺从天意。为了实现“善言谈”的“言必行,行必果”的诺言,他们甘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由上可知,传统武术的武道精神,与墨家“贵义”之“法天”思想,一脉相承。

2.墨家“贵义”之“兴利”与传统武术

墨家认为“兼相爱”是社会道德的基本准则,而“交相利”则是这一基本准则的具体要求。墨家“贵义”之“兴利”思想,实为“兼为全体着想,其重在量。交为个体着想,其重在质。”。而人是自然的存在,追求利益合乎人的天然本性。但是,如果每个人都以自我为前提来获取利益,那将会造成社会混乱。所以,墨家倡导以“义”为标杆来衡量人,主张“兼而爱之从而利之”、“贵义重利”的“兴利”。

传统武术对墨家“贵义”之“兴利”的吸收,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利国家。从古至今,不论是英雄豪杰,还是江湖侠客,皆以利国家为传统武术的主尊精神。如明代嘉靖年间,大批侠士投身抗敌,立民族危亡、国家大局于江湖与朝廷的恩怨冲突之中,有力地维护了一方平安。又如近代大侠大刀王五,为改良派四处奔走,后来牺牲在抗击外侮的战斗中。再如霍元甲创办精武体育会,以“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为宗旨,多次打败外国拳王。这些侠士,皆无不以百姓的福祉为己任,以国家的兴亡为己责。

精神,体现出墨家“兴利”之于武道的“利国家”思想。二是利拳门。传统武术门派众多,为了本门的稳定和发展,各门派都立有门规,门规中都有关于“义”的规定,门中人必须遵守,不得违犯。如《螳螂拳门规》规定:“遇孤懦无主之人,被人凌辱太甚,不妨代为出气,然亦须有分寸,使人情顺而理安”,就明确指出,门内人为他人之利当如何行义。这从侧面说明,当门内人了解并认同本口的情怀和品质后,就会拥戴拳门。所以,“兴利”思想浸染于拳门,有利于拳门的长足发展。三是利个人。武道中人主张形神兼备、内外兼修,倡导以“贵义”为行为指针来“兴利”,将行武勇与行仁义合二为一,不断提高武道素养,走向“技进于道”。这一个中,无不体现出墨家“贵义”之“兴利”对武道中人的深刻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对那些为了个人及拳门的利益,而不惜违背社会道义的行为,应予以睡弃。由上可知,传统武术的武道精神,与墨家“贵义”之“兴利”思想,神魂相依。

3.墨家“贵义”之“举公”对传统武术的影响

墨家对社会的责任感极为强烈,主张一切行为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无上原则。在墨家看来,为“义”者应该剔除私念,以天下为己任,为天下谋福利。如《墨子》说:“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就是把“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作为立论的最终依据,亦即把“举公”作为终极追求。传统武术对墨家“贵义”之“举公”的吸收,主要体现在弘扬“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大公显天下的武道精神。具体有二,一是使武道中人形成“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特立品格。自古以来,武道中人“以兼济天下的志向,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抻去行侠仗义”,无不是为了“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如“收拾旧山河”的岳家军,反清复明的“天地会”等,皆是如此。二是使武道中人形成大公显天下的精神特质。武道中人不仅在江湖上扶贫济困,而且在国家遭受灾雉,民族受到欺负的时候,也慷慨挺身而出,奋不顾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甘洒热血。如《陈式太极门规戒律》就规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认为这是做人的根本,并号召门内人要“以古今忠良为楷模,视国家为自家,视人民为父母”,不论何时,都不能不顾国家安危、人民痛苦,否则就是“师门不忠之人”。再如抗击倭寇侵略的少林棍僧,抗金抗辽的“忠义社”,也无不把崇尚民族大义的大公显天下精神,作为最终精神皈依。可见,传统武术的武道精神,与墨家以天下为己任的高洁风范和以大公显天下的“举公”思想,法于一宗。

墨家“贵义”之“法天”思想渗透于传统武术,使习武之人有道相教究尊师重道,锻造出了武道中人的良好武德,这对维系传统武术的发展,起致了重要作用。墨家“贵义”之“兴利”思想,浸染于传统武术,确立、弘励了传统武术“义以为质”的品格。但是,我们对那些违背社会道义、国家大义,只注重个人及本门利益的行为,应予以批判。墨家“贵义”之“举公”思想,涵构于传统武术,使传统武术“形成了以爱国家、爱人民为最高追求的武道精神”,成就了忠于民族大义、忠贞爱国的大公显天下品格,这是传统武术经久传承的不竭精神源泉。

作者简介:蒋虎,男,湖北襄阳人,黄冈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1级学生,主要从事武术文化研究。

通讯作者:余利斌,男,湖北黄冈人,黄冈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授,硕导,主要从事武术文化研究。

标签:墨家 中国 传统 武术 

Copyright © 2002-2012 中华气功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