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

观“2013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随想-王培锟

时间:2014-6-19 10:33:17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63  评论:0
9月笔者作为“上海武术观摩团”的成员,观看了“全运会”中‘武术套路比赛’,那是场惊心动魄的武术争霸战,夺金者自然技高一筹,而仅以微分而屈居者,武技並非逊色,依然熠熠生辉,同样优秀、荣耀。

当我还沉溺在对赛场情景及运动员的精彩表演作静思之际,又接到“武管中心”的通知,参加在江苏常熟市举办的“2013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的仲裁工作。“全运会”后举办的又一赛事将会如何呢?赛会将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信息呢?笔者从观赛角度,试写一文。

1,赛场激烈竞争的程度依然火爆

 9月25日至29日经过5天10场激烈的竞技,决出男、女长拳、刀、枪、剑、棍,南拳、南刀、南棍,太极拳太极剑,各单项,二人对练、三人对练,及全能〔拳术、短器械、长器械、对练四项〕的名次。

本赛事,从项目看均为“全运会”列项的竞赛项目,稍有变化的是,全运会所设的 ‘小团体’项目中的男、女长拳、南拳、太极拳枪、剑,刀、棍、南刀、南棍、太极剑、对练诸项目均列为单项。有36支队伍,男运动员372名,女运动员257名参赛。从参赛队与参赛运动员之多,竞争各项目的排名、占位之剧烈,并不亚于刚结束的‘全运会武术套路赛’之战,还是看出各参赛单位、运动员对比赛成绩的重视程度。可见, “竞技武术”突出“竞技争强”的特性,它不同于“传统武术”显示“武技内蕴”的特征。

武术人众中,大多习惯于休闲观艺、舞练武技的“传统武术”表演,对“竞技武术”还不甚了解,带有 “‘竞技武术’”是‘中国式体操’不屑一顾”…的偏见。其实笔者也经历过武术的“传统”与“现代”的历程。深感 “竞技武术”源于 “传统武术”,并继续承接、发展中华武术。当然,革新要达到尽善、尽美,需要较长的时间,甚至由下代武术人去完成。我们“老武术人”跟随时代的步伐,展望、支持“新武术”的演变发展。而更为众多的习武人众,也要主动、自觉去观赛,将自身置于赛场间,体验 “竞技”特征、形式与气氛,用竞赛的眼光,去审视、去品味武术运动员的高超技艺,成功与失败瞬间的心绪变化…或许会在“惊奇”与“紧张”之中,感受到另一无穷乐趣,从中得到对“竞技武术”的再认识。

2,“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是组织者、久经沙场教练制订计划的首要参考因素,赛事将为决策者带来诸多信息,因此,各队率众前来参赛的玄机可见。试想“12届全运会”落下帷幕的同时,也宣告了“13届全运会”新周期的开始。显然,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4年长周期的武术训练竞赛计划,自然而然地提到议事日程了。“12届全运会”前,各队训练重心落在一线队员身上,通过大赛对一线队员已作了检验,并基本确定保留少数具有项目优势,及的仍有发展潜力的老队员,既保持全队整体实力,又可在全队中作为中坚骨干,起老带新的人选与参赛项,继续参加“13届全运会”的“武术赛。而更多的队员与项目是从本队2、3线队员中进行再选拔而确定。赛事是检验技术水平与实战能力的最好的‘知己’机会。

这次参赛者中全运会的优秀选手已少见。显然,其中有些优秀运动员面临退役,不再参加“13届全运会”了。还有些运动员在“12届全运会”前,为“备战”而放弃“2013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传统项目)的比赛,失去本次参赛的资格,而无缘参赛。而更多的是,年满14周岁的注册运动员加入本赛。留下的选手,场上表现,雄风依然,作为下届夺标人的呼声自然很高。而在参赛新、老运动员中表现较为出众者有:浙江的王地、俞特、王静申、赵文文,福建的李敬德、陈惠颖 、黄志康,安徽的赖晓晓、王雪,钱晓乐,江苏的吴照华、王雅雯、邢玉婷,王禹骁,山西的高晓彬、王武剑,宁夏的郑少谊 ,广东的陈帅,解放军的杨洪顺 、黄雪晴、张雁行,天津的李奕萱,北京的吕泰东、张羽 ,广西的周琳海,甘肃常志昭,上海的周黎等。

值得一说的是,不少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新秀,确有不俗的表现。“初生牛犊不怕虎”,己崭露头角,挑战新高的雄心,趬首望天的势头也显现于赛场。 他们所展示的技艺与项目,对目前仍有优势的老运动员来说确实是最大的挑战,四年后“鹿死谁手”难卜。各参赛队通过本赛事,既是对本队队员作了进一步的检验,获得‘知已’的客观依据。同时,又获得他队队员的实力信息,做到‘知彼’。“知已知彼”无疑对制订新一周期主攻项目、运动员的选定、训练计划的制订,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当然,每年、每次的赛事,也都可微调计划。然而,大框架,大决策,多在此时形成。

把握“裁判执裁”的动向,实施切实可行的训练计
划。纵观本次裁判依然延续“全运会”的严要求,实施裁判。首先,严格“动作质量”,由于出现‘错误’被‘扣分’者较多,影响了运动员的成绩,甚至‘名落孙山’这是很遗憾的事。每场比赛后,在公开“亮分牌”上显示出的“动作质量”分,大多显示出是‘5分’,也就是“满分”。但事实上,在传统武术“行家”的眼里,还有不足处。自然“执行裁判”也是“明白”的,但因“‘规则’无扣分点”,不能随意扣分,而无奈!本赛事坚持按“规則”,对动作规格出现错误,严格扣分。注意‘移动’‘晃动’等明显错误外,并不放过‘细节’。如“腾空正踢腿”动作‘悬垂腿弯曲’;“拍脚”动作‘脚尖未过肩’、‘击拍落空’;“扣腿平衡”动作‘支撑腿大腿未达水平’、‘平衡时间不足’;“蝶步”步型‘小腿内侧或脚踝内侧未着地’;“马步”步型‘上体明显前倾’‘屈蹲腿未接近半蹲’;“扣腿平衡”动作‘大腿未平’‘时间不足’; “握剑”动作‘食指扣握在剑盘前沿触及剑刃’…被扣分者较多,应给予十分重视。

评分中对拳术、器械“动作质量”占5分值,已显其重要。但有人认为,在执行评判时,还应加强“分值”的效应,否则会流于形式。笔者也觉的,假如对动作要求更加细化,增加了‘扣分点’,是否对严格武术动作的规格,对产生的“规则”更加明显,对促进武术基础训练更有利。曾记得80年代初在北京召开过“第一届武术训练工作会议”中,就提出武术套路训练要沿着“突出项目特点、严格动作規格、强化攻防含义”的方向发展,看去这一指导思想,尚未过时。

“演练水平”的评分值,仅占3分,其涵盖面大,常被人们视为 “无可比性”。 而“规则”明确了“演练水平档次、级别、分数段及评分标准” 可见是有可比性的。事实上“演练水平”是武术的精华,通过它的展现,才能真正地显现武术的传统性、独特性、文化性。因而,此分值往往是优秀运动员较量的终结,至关重要。如果将“演练水平”分值适当再调高0.5—1分值。鼓励提高运动员的演练水准,或许是有促进作用的。不过“项目比赛的评分为10.00分”,此举会涉及到“动作质量”(5.00分)和“难度”(2.00分)分值的调整。

能否将“难度”分值,调为1—1.5分。调出的分值,增加入“演练水平”分值。至于,现有“难度动作”的编制,已经历了3届全运会。重新设计,编排新的“难度动作”似乎也应时了。如设计合理、与武术技术贴切的新颖难度动作。或许可降低“难度”的权重。上述仅为“随想”,需专家进一步论证。

不论对武术“规则”如何变动,只有抓住武术基础训练、全面身体素质训练、提高武术素养、升华演练能力,方可自如应变。

观赛即兴,顺手写下“随想”,多有谬误,欢迎指正。

说明:下面的照片是韩庆泰先生所拍,本人随机挑几张,增彩而已。 

标签:全国 武术 套路 冠军 冠军赛 

Copyright © 2002-2012 中华气功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