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太极拳松柔浅探-李光乐

时间:2014-11-16 22:37:52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81  评论:0
太极拳是具有文化内涵和科学论据的内家拳种之一,太极功夫是道家哲学在养生与技击方面的实践功夫。它以柔为体,以柔为用,主张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因此,笔者认为,不管哪门哪派,不论哪家哪式,不论是传统套路还是新编套路,凡是违反了“松柔”这一原则的,都不能称之为太极拳。

太极拳前辈们特别强调,松柔是太极拳的灵魂,其用意是让我们在学拳,练拳时,时时刻刻注意不断努力追求高度的松柔。曾见过不少前辈、名家练拳时,不仅手法松柔,圆活,而且整个身体上下左右无不松柔圆活,浑然一体;进退顾盼轻灵圆转,如同行云流水;心神意念,松柔隐现,神韵暗藏。

记得1995年10月,在北京第二届世界太极拳修炼大会期间,特邀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立清老师和拳友们聊拳答疑。聊得兴起时,陈立清老师为说明太极拳"松柔"的特点及其在四肢末梢的表露时,伸出右手,笑嘻嘻地说:“你们谁摸摸我这手?”为探求太极拳之真谛,也出于好奇,我说:“我试试吧!”我的手轻轻搭在她的手面上,吃惊地感到好柔,好软,随着我的搭落,她顺劲轻轻移动,我觉得好轻灵,如触至_块柔细飘动的锦绸上一般,我快触,她快移,我慢动她慢动……陈老师问我:1尔试着有手没有手?"我说:“陈老师没有手!”陈老师笑对大家说:“你们练拳练到搭手试不到手的松活轻柔程度,就算有那么一点意思了……”陈老师的话,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演练太极,以松柔为重点至关重要,但切莫以身躯各部位的柔软为操练目的,而应注意肢体运动轨迹的圆活、柔顺,把握好虚实转换之契机,也就是说,练拳时除了高度柔软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条件综合在一起,如沉、稳、匀、细、圆、活、轻、灵等等。

修炼太极以柔为体,以柔为用,柔与松常常连在一起,也就是常说的“松柔”。因为没有松,便没有柔,浑身上下都处在“紧”的状态中,想柔,怎么能柔得起来呢?所以,要想柔,先得从松练起。太极拳要求的放松,只是在尽可能少用力或不用力的情况下,通过意识的作用,逐渐达到最大限度的柔软,凡是一行拳走架就习惯用力,或处处想表现自己的功力和风采的人,是不可能达到松柔的。

一些刚开始练太极拳的人,特别是那些从外家拳转入练太极拳的人,大都是僵硬的,往往是越想松越松不下来,不仅是内不能松,外也不能松,躯干不能松,四肢也松不下来,这都是生活中常用硬力,练外家拳常用刚力的原因,所以要想松柔,就要先提高对松柔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再慢慢进行对松柔的适应和训练。要想做到最大限度的松柔,首先应从放松练起。打太极拳时,只要有一定基础,谁都知道“一静无有不静,一动无有不动”,但很少提及“一松无有不松”的要领。实际上,太极拳势中的动、静、轻、柔……都是在松的前提下而生的。没有松,便没有这一切。

在工作、学习、运动时,精神和躯体都在无意中处于紧张状态。尤其是初学太极拳的同志,身体活动虽然有一张一弛,一紧一松,但总是紧多松少,紧有余而松不够。

教拳时,虽然时时提醒“用意不用力”,但在很长一段过程中,总是僵劲难除,只有通过长时期的体悟和实践,才会慢慢达到舒松自然的要求,全身的关节、肌肉在长时期的锻炼中,不断追求舒松,克服僵劲,才能使周身出现张弛有度、松活舒畅的良好感觉。所以,舒松轻柔的太极拳运动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运动之一。

太极拳运动中的劲,虽然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为主,但其中最主要的,任何动作也不可少的还是掤劲,因此有的外国拳友,把中国太极拳称做“掤拳”。武林前辈常说的“百炼之钢绕指柔”,实际是说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达到像百炼的钢那样,又刚又柔,富有弹性。事实上,肌肉质量的好坏,主要是看其弹性如何,而着重放松的练习,特别有助于增强肌肉的弹性。

太极拳是刚柔相济,快慢相兼的内家拳种之一,它既要求缓慢,又强调劲力和速度。而松柔便是达到快速的关键之一。打拳时,如果将拳握紧以后再出拳,就远不如松握拳的状态出拳速度快。这是因为紧握拳后,臂部肌肉已紧张起来,阻碍其挥出。因此,正确的做法是拳到目的地的刹那间,再疾速地握紧。

另外,在站桩、练拳时,若能达到极度的舒松自然,肌肉内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大大增多,周身的气血就会畅通无阻。对于关节肌腱等分布较少的部位,更有突出的通达效应。若能着重放松地行拳走架,加之这一运动多是弧形,螺旋形的进退、折叠、拧转,就更有利于促进静脉血管的回流,促使血压的下降。因此,高血压病患者练拳时,要特别注重松沉柔顺,逐渐改善或去掉拙力与僵劲。

那么,如何才能使初练太极拳者去掉那种拙力与僵劲呢?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创始人冯志强先生讲得好,他说:“由松沉入手求柔顺是初习太极拳去掉僵劲进入柔顺阶段,是培养太极柔韧内劲的关键和方法。“冯志强先生所讲的柔,指的是松柔、轻柔、柔韧、柔顺之意。柔顺,即周身内外和顺柔韧的意思,非柔软之谓。柔者,相对刚而言,非软非硬,非轻非重,其质如水;韧者,软而有弹性。柔顺之劲即以心内中和之气,行如柔水,流畅通贯周身内外,盘绕回旋,缓缓流淌,无停无滞,无间无断,曰积月累,年复一年,而成太极柔韧之劲。

冯志强先生对于松沉,也有极高深的见解。他说:所谓松沉,就是在放松之中有沉坠的意思。首先要放松松开,在全身内外、四肢百骸'筋韧皮肉尽可能地放松松弛。松开就是身肢放长、抻筋拔骨,肌腱拉长、筋肉离骨,骨节开张,使经脉通畅,丝毫无滞。如同地下之沟渠,不塞而水行;输送之管道,不堵而流通;人体之经络,不闭而气通。

陈式混元太极拳对于“松沉”的操作讲得很明确,曰:操作在心,心想放松,则全身内外无不放松:心想松开,则筋肉骨节无不松开。同时,还讲到意想节窍放松松开的同时,内气由节窍入于骨髓之中,节节贯注,而又出于骨缝,充于肌肤,通于经络,达于四梢,则放松之中有沉着,久之便能达到松沉的效果。

有些太极名家主张追求“松柔”除了在练功,行拳前后中注意身心的调整以外,还特别强调在日常生活中,用整体力去代替局部力,以软弹力替代撞击力,以柔劲替代硬力,要求事事如此,力求做到“松柔生活化,生活松柔化”。

总之,各家各派在“松柔”的修炼和具体操作上,都各有其法,各有其术,并各有其效。

对“松柔”的追求中,我觉得“松柔生活化,生活松柔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简单说,就是在自己的曰常生活中行、立、坐、卧不离这个“松”,便是时时处处都要有松柔的意识,也就是能进入松柔状态时尽量进入状态,久而久之,不仅僵劲、拙力自去,而且松活柔顺之劲自然而生。

在定桩、活桩的练习时,千万不可意念过重,要时时铭记"似有意,似无意,有意无意是真意"这句名言。在行拳走架时,不要刻意求形,刻意求形是拘紧:更不可偏重拆招讲用,偏重拆招讲用是通往松活柔顺道路上的障碍。只有经过似有意似无意,若有形若无形的练习,也可以说是重意不重形的练习,才能逐渐去掉原有的硬力僵劲,由柔顺而渐入轻灵沉稳,周身形成那种富有弹性的掤劲,逐渐达到外柔而内刚的太极功夫。

标签:太极 太极拳 

Copyright © 2002-2012 中华气功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