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学堂

对拳击实战中的几点力学原理分析

时间:2014-8-30 9:41:25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121  评论:0
摘  要 本文初步探讨了拳击中的力学原理。结合实战体会,围绕如何提高打击效果,就拳的有效质量、打击时机和打击时间进行了分析。从击打要害部位、增加压强法、冲击式、推击式和叠加发力式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使我们能更加科学地认识、比较和掌握各种拳法技巧。得出了增大拳的有效质量、增大拳的工作距离,并掌握合理的打击时机可以提高制敌效果的结论。目的是引导同学们更加重视物理知识的学习,同时对该项运动的发展提供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

选题背景 一次偶然机会,我看了一部电影《李小龙》,被李小龙潜心学武、如饥似渴的精神深深迷住了。特别是李小龙掀起的世界性的中国功夫热,堪称20世纪的文化奇观。纵观中国拳学史,发现中华武术源远流长,相信在21世纪,科技经济发展迅速,物质经济的潮流将更加凸显武术本质的真音。拳者,力之奋也,怎样在拳击中合理运用力学原理?当我将自己的想法与疑问告诉了科技老师、物理老师和体育老师之后,他们鼓励我们去查找一些资料,做一些实验。带着好奇和希望,我们查阅了国内外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在这里,着重针对“力”字来研究。最后,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经历了从文献资料查阅、试验方案的制定,到跟着老师试验、进行论文总结的全过程。对拳击实战中的几点力学原理分析 成都市玉林中学芳草校区高201210   王维祎一、总述 我们这里的拳击不是指的在擂台上的拳击比赛,这里指的是所有用“拳”击打的博击技巧。拳,是在格斗中用得最多的技术。因为它具有灵活性高、速度快等特点,并且力量也不小。腿法虽然力量很大,但灵活性差,速度慢,所以不如拳击实用。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实用性拳法。如拳击、空手道、泰拳中的招式,当然还有太极拳形意拳等等。不过,实战中,增加拳击制敌效果的主要方式有以下五种:击打要害部位、增加压强法、冲击式、推击式和叠加发力式。下面,我们一一从力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1、击打要害部位。 人体上有许多要害部位,有的部位一击便可毙命。有的可以使其生理机能或机制暂时或永久地消失。因此了解并熟悉这些要害部位,再加上准确、有力的击打技术,就能在格斗中有效的制服敌人。另外,还要保护好自己的这些要害部位,以防受到敌人的袭击。人体要害部位主要分布在头、颈、眼、耳根、鼻、下颌、咽喉、后颈、上腹、胸窝、软肋、腰、腹、下阴等。 头颈部位布满人体的重要神经穴位,一经击打必使对方受伤昏厥,重伤着可至休克或导致生命危险。太阳穴属头部颞区,有颞浅动脉、静脉及颞神经穿过。而且,此部位骨质脆弱,向内击打,可引起颞骨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致使血液不能流畅,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耳廓神经离大脑较近,受到击打或挤压后可损伤通往脑膜中的动脉、静脉分支,使血液循环受阻。而且耳部在下颌骨的上缘,下耳廓的后面,有一个和太阳穴一样致命的穴位,叫完骨穴。打击耳和耳后完骨穴,轻则击穿耳膜或耳内出血,重则脑震荡或在5秒钟内死亡。下颏所处位置易受攻击,且受击打后易引起颅底骨折、颅内出血,因此受击打后轻则剧痛难忍,重则使其昏迷或休克。喉结处有气管、颈动脉及迷走神经。故用手掌外缘砍击或用小臂从背后箍勒,都能置敌于死地。当然也可用手指卡其喉结,使其在短时间内因缺氧而窒息、甚至死亡。面部是人体视觉、嗅觉和口腔等重要器官所在处。由于此处神经、血管分布相当丰富,受到击打时疼痛难忍,甚至会因此而丧失战斗力。颈两侧布满致命的血管、神经。颈动脉、迷走神经亦均沿颈两侧分布。如用手掌外缘猛砍敌颈外侧或后侧,可压迫颈动脉窦,使敌产生严重的心律不齐,并导致心力衰竭。腹部包括人体胸腔剑突以下,肚脐及其周围部位。右上腹是肝胆,左上腹有胃、脾脏。两侧是肾脏,下腹是肠、膀胱等脏器。这些器官排列腹腔壁内,并垂直压在骨盆上,离心脏较近,又有肠系膜、神经结。故受到外力的猛烈打击后,内脏血管会因外力压迫而膨胀,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同时由于腹部壁层腹膜神经末梢丰富,感觉灵敏,人会疼痛难忍。如肝、脾、肾破裂而出血。肋部共有12对肋骨,且骨细而长,附在表面上的肌肉亦很薄,故用膝撞或脚踢任何部位的肋骨,都能使敌肋骨骨折或死亡。况且受到击打后会震荡内脏,骨折后,折断创面的锋利处还会刺破内脏,造成体内大出血。上述资料告诉我们,拳击中“力”要用在关键部位。2、增加压强法。 由公式P=F/S得,压力一定时,压强与接触的面积成反比。当打击对手的时候,把力量集中在目标的一个点上,就会增加打击的破坏力,即使打击的力量不大,但接触面积减小,破坏力也会很大。举个例子,一个人很难把一个鸡蛋握烂,而找一个桌子,轻轻一敲,鸡蛋很容易就碎了,这就是因为压力不变,接触面减小,压强就会变大的缘故。3、冲击式。 我们在看拳击赛时,常看到选手一记重拳,对方便应声倒地。生活中也常看见,斩排骨时,把刀拿得很高,一下砍去排骨就断了。这种方法出拳,我们叫做冲击式,这也是我们常用的出拳方式。目的是让拳接触物体时具有较大的初速度,从而使拳具有较大的初动量,击中后拳的末动量为零,因而动量的变化量较大,由于击中后的作用时间较短,由动量定理Ft=mv′-mv=p′-p可知;对手对拳头的平均作用力较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拳头对对手的平均作用力也较大,所以达到击倒对手的目的。这种方法很容易达到较大的攻击效果,不过这种方法为了达到较高的速度,通常移动的距离会较长,所以空挡较大,在实战中不易使用。4、推击式。 刚才介绍了冲击式,这适用于距离远且时间充足的情况,而当时间不足或距离短时,不能形成较大的初速度。这种情况我们使用推击式击打,推击式刚好遇上面的情况相反,上面是拳头先作加速通过较大的动能击打对手,而推击式则是先与对手接触,然后再施力,相当于把对方推出去。推击式击打能使对方的内脏受到伤害:因为在对方静止时,由于具有惯性,而突然快速施加一个力,由于身体还有保持静止的趋势,不想往后运动,这时施加拳力,就会使对方内脏受到挤压,使对方受到伤害。5、叠加发力式。 前面介绍的都是击打方法,并没有介绍发力的方法,而在实战中力量也是很重要的,你会说力量,不是只有锻炼才能得到的吗?不过你们看那些太极高手们的推手,并没有使用多大的力却能把一个壮汉击倒,这就需要发力的方法。当然,发力方法是很多的,我们这里只介绍用拳击打时的发力方法。叠加发力式其实就是里的合成。如图,F1=F2=10N,单独用F1F2只能有10N,而它们的合力可以达到20N,增加了一倍。寸劲拳就是典型的利用力的叠加发力方式的拳法。寸劲,是指距离攻击目标很近,或者动作即将完成的瞬间,才突然加速收缩肌肉发出的短促刚脆的爆发力量。咏春中讲究颈-双肩-双肘-双手腕--双股-双膝-双脚腕十四个关节在发力瞬间同时旋转,再加上支撑腿蹬地借助反作用力,从而发出强大的力量。二、试验1、击打要害部位。 两人进行试验。甲方轻按乙方耳后翳风穴(耳根),还未使力乙方已感不适,轻微施力乙方已疼痛难忍,重击则会使对方昏厥。甲方轻击乙方鸠尾穴(心窝),乙方立即感到疼痛,并且浑身顿时无力。重击则会使敌暂时失去战斗力。甲方使用受到砍击击打乙方颈侧,乙方头部会暂时缺氧,思维迟钝,眼睛发黑,甚至昏厥。甲方用“死亡锁扣”锁住乙方喉部,立刻,乙方感到强烈的窒息感,并且丧失反抗能力。2、增加压强法。 器材:尖锥、两个木块、桌子实验过程:将尖锥平放在桌面上,用两个木块挤压,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尖锥对木块的压力相等。而尖头一端明显锲入木块,而钝头一端却没有明显的现象。结果:证明压力一定时,压强与接触的面积成反比。3、冲击式。 器材:钢珠、30度斜坡、刻度尺、小木块、桌子实验过程:在桌面上放置一小木块,将钢珠从斜坡的不同高度放下,使之具有不同初速度,撞击小木块并测量木块移动距离。结果:
实验序号 斜坡高度 木块移动距离
1 5cm 0.8cm
2 10cm 2.2cm
3 15cm 3.3cm
结论: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4、推击式。 器材:压缩弹簧、小木块、桌子、刻度尺实验过程:将弹簧固定于桌上,压缩到不同长度,由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变量与弹力成正比,推击小木块,观察小木块的运动速度快慢。
实验序号 压缩长度 运动速度快慢
1 5cm
2 3cm 较快
3 1co
结论:质量一定时,作用力越大,加速度越大。5、叠加发力式。 器材:若干弹簧测力计、细线若干、桌子试验:用2个弹簧测力计拉一个弹簧测力计结论:同向力的合成,F=F1+F2三、总结 总之,拳法中涉及的力学问题很多,人们日常生活中涉及的力学问题乃至物理问题更多。因此我们在学习物理时既要重视理论知识,又要重视联系生活,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这样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图片(另附)对本文的说明一、研究目的 利用所学的物理学知识,通过对拳击技巧的力学分析,从击打要害部位、增加压强法、冲击式、推击式和叠加发力式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使我们能更加科学地认识、比较和掌握各种拳法技巧。并使大家更加重视物理的学习。 二、应用价值 (一)  该方法可用于武术爱好者综合实践课程中。(二) 该方法可被引入中学的武术教学,使书本上的知识能够直观地被学生感知。三、收获与体会 通过这次实践,培养了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缜密的思维习惯,锻炼和提高了我们动脑动手的能力,让我们了解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步骤,学到了我们在课堂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的艰辛。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要像做科学研究一样,多思考,多实践,不断完善自我,以严谨踏实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情。四、致谢 首先感谢学校老师对我们的选题给与了极大的关心和鼓励;他们对我给予了耐心地指导和帮助,对结果分析和论文撰写也给予了有益的指导;我们还要感谢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感谢科技创新大赛给我们提供了展示我们研究成果的平台。五、参考文献 1.      刘云峰  施伯群  《直拳技术的力学原理》2.      刘宇峰  《李小龙截拳道》3.      谷小红 拳击运动中有关生物力学原理应用的若干问题 4.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物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3年6月。5.      舒建臣 擒拿 解脱 反擒拿6.      魏峰 刘细森 各国特种警察格斗术训练7.      

标签:拳击 实战 中的 几点 力学 
上一篇:教练罗格.梅威瑟的指导理念:适度训练
下一篇:拳击力量训练宝典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2002-2012 中华气功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