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大成拳

练意拳随感录:从“抱住丹田力浑圆”说起-苏王斌

时间:2014-5-15 13:59:55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198  评论:0
随师习艺,常有心得灵光一现,虽是零星片断,但确也凝聚了授、受双方的心血,不忍弃之,随下记下,以飨与我同心者。

缩力的核心是丹田,只有把所有的外形与力量往丹田缩聚,才能够形成浑圆的状态。所谓浑圆状态,即是一种混沌的状态,也就是我们意拳浑圆桩最后求出来的那个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力量都形成矛盾的争力,没有哪个方向的力量特别突出(无极)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王芗斋老人讲的“力不出尖,形不破体,精满混元身”。

在此,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丹田。我们所说的丹田,不等同于计灸学上面讲的人体肚脐下1.5寸的那个位置。而是肚脐往人体内部下1.5寸与人体中轴线相交的那个点,而人体的这报中轴线也就是道家《黄庭经》里面讲的“中黄庭”。

知道了什么是我们所讲的“丹田”,再回到前面讲的形与力都往丹田聚合这个问题上来。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如果仅仅是在手上面与上身形成聚合的话,那么我们前后、左右的力量是很充分的,但是上下的力量却绝对的不足。而要是我们往丹田聚合的话,那么上下的力量就会自然形成。因为人体就像是一个球体,而丹田就是球心。这一点我们可以让同伴上下压压检验一下就可以马上明白。

关于神意的表现,著名意拳家高臣先生总结得实在是精简,一针见血。高老师说:“神意是靠形与劲顶出来的”、“形到位,劲到位,神自然的就出来了”。而教授笔者意拳的苏老师,在他的文章里面,对此有进一步极致明了的解析:“精-气-神,神是被充足的气顶出来的,同时也是到位的劲和形自然带出来的;气分阴阳,神分阴阳,力分阴阳。分阴阳就是为了变化、转换。转换中没有断点,那就是回环力在其中应着;某一个方向的劲出来了,就要用另一个相反的劲去加强,使之方向模糊化,总是处于矛盾之中;矛盾有递进式的、层层渗透式的;撑抱劲就是相互渗透的,相互交替转换的,劲道是回环的,此即回环力,动中有动回环,静中有静回环。站桩为什么要静?静其心,凝其神,心静则神凝,凝则诚,诚则灵。”

苏老师还跟我说起动点、定点平衡理论,两极即中庸,中庸即两极理论(即前者为压缩,后者为展放)。关于两极的理论,可以与老子说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及儒家学说中的中庸思想完全地结合起来,也可以说是他们本质的解读。仍然要回到丹田这个问题上面,当所有的力量及形、意都聚合到丹田的时候,这个就是极小无内,从丹田这个极小之处向外无限地伸展出去的时候,这个就要极大无外。以前经常讨论什么叫中庸的问题,包容两极而处于中的时候就是真正的中庸。从这个来看,其实中庸也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动点、定点平衡理论可以解决我们在运动过程的盲动。具体来说就是有主次之分。陈氏太极拳家张志俊先生以“引(指)导手,技击手”的理论来解读,其实道理是一样的。身体运动的时候手是定点, 这样就形成了以身运手,以身催手;当身体作为定点的时候,手脚就是要作为动点,这样就是以手带身。具体的会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关键又体现出意的重要,意以哪里为动,以哪里为定,这样可以形成不断的压缩与展放。

意在丹田,是因为凝神定意于丹田。凝神定意并非现在大家所想的那样仅仅是把意识守在丹田不动,一样的还是回归到前面讲的丹田聚合。这样就把我们的双脚解放出来,以前总觉得应该把重心或力量放到两脚上支撑,其实这样是不完全的,因为当我们把重心或力量放在脚上的时候,我们动转起来就不会灵敏。而玩偶不倒翁的原理,却可以使我们明白,怎么样才能够更好地在运动中把腾挪闪展做得更自然。不倒翁是没有脚的,所以它下面的那个铁就相当我们凝神定意守住的这个丹田,所以这样就可以很自由地形成不倒,解放出双脚就可以更好地闪展腾挪。在这里,要注意“抱丹田”的“抱”字。只有通过这个抱,才能够把虚空的地方变成实在的东西,才能够体现芗斋老人“虚空中求实在,抽象中求具体”的说法。李仲轩老前辈讲“站桩的时候就像抱着个女人”,以前就仅仅觉得是包围着这么个意思,现在我觉得其实质应该是把这个女人抱起来这瞬间的这个状态,然后保持住这个状态,不断地检验是否用力恰到好处。古人讲“不足是病,过犹不及”,也就是说在站桩的过程,用力不足就是松懈了,用力过大了就是僵了。

形意拳强调“前手打人后手用力”,同时也强调“消息全凭后腿蹬”,其实两个理论都解释一个相同的本质,就是动点产生出距离。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种思维?其实这个也体现了辩证理论与整体观念。这两个理论其实都是为了一个没有距离的距离,也就是当我们打击手接触人后就形成了一个定点,定点是没有距离的,而我们自身是一个整体,我们的后手与后腿跟定点手之间已经有了一段差不多一米的距离。这样的距离下,已经完全足够让我们发出强大的爆发力。太极拳讲究五弓合一理论,在五弓之中,身弓是绝对的主要。我们的打击,靠的就是身弓抛弹的作用。消息全凭后腿蹬是为了催动产生瞬间的爆发,腿的一蹬,不能够产生向后移动的距离,也就是形变不能够大,而是一种蹦弹震颤。这样力量就是自然地往前面出去,从后面产生力量并在过程之中形成加速度,最后作用于受力点上。

都说“出洞入洞紧随身”这句话说的洞就是人体的嘴,但是如果仅仅解释成拳出拳入都要经过嘴的话,那么也就仅仅得个形式而己。苏老师在教学中把这个问题具体化了,让我明白是怎么回事。这里面关键就是要弄懂一个托劲,一定要做到前面老师讲的那个形到劲到神才能到,缺了哪样都是不足。只有做足一百九自然能够体现出心意六合拳谱上讲的“恨地无环”。《封神演义》里面的托塔天王就是体现了这托的意境。那一份重量岂能够轻轻便便的就托起了,只有做足了这一份重才能够脚下生根,顶天立地。

常常有人说我们的站桩不符合24法,听完后自然的一笑。因为没有练过我们这个东西的人永远也不会明白壬芗斋的厉害,他对形意拳的完善之功有多么的大。形意拳的母拳在于横拳,可以说万法生于横都不为过。起横不见横,横在哪里?只有做到纵横交错才能够真正明白。都说意拳大成拳要肩撑肘横,如果真的就用肩去撑,用肘去横的话,那么就完蛋了,只要去试试,你就会知道自己是浮起来的。肩撑靠的是回抱把胸展开后往前下一走而自然形成的,舟横也不是真的用肘去往外横,而是靠肩撑开后大小臂近肘之处的前后相合自然产生的形式。你想一下你要是抱住一个很有弹性的球,你抱他,它给你的反作用力是不是就是往外撑住你,我们抱的虚空其实是这样一个球来的,所以可以产生出这个撑力出来。苏老师对这个的总结妙到极处,他说“横极而纵、纵极而横”。都说横霸天下,那一份气势是多么的壮阔与强大。顶天立地,中定而碾劲,方为“独立守神,提挈天地,把握阴阳”。

龙虎相交,那是大中含着小至细微的变化。伏虎桩最后的形式就是大式的三体式,但是却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形了,因为旧瓶装新酒,里面的神意早就已经变了。一伏再起,老虎的整个脊柱都已经被捋开来。以前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捉蛇的故事,都说抓住以后关键在于那一抖顿,整条蛇就自然的松散开了,再也没有了那份缠绕之力。而龙形关键就是强化练习我们整条脊柱的缠绕旋转,蛇是小化了的龙,龙是大化了的蛇。张牙舞爪,左右旋转,那是多么的变化万端。古人喜欢用隐喻,明白了就会有了清晰的变化。那么天下武术皆可随手拈来为我所用,练的时候守住要点勤加修炼,用的时候才能够随心所欲,变化存于一心。

标签:意拳 随感 抱住 丹田 浑圆 
上一篇:大成拳劲力修为的途径-郑东炬
下一篇:浅谈意拳推手中的“节、点、面、线”-谢永广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2002-2012 中华气功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