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系

解读开门八极拳的核心之“六大开”

时间:2011-4-21 16:25:17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145  评论:0
开门八极拳的“核心”为“六大开”,即顶、抱、单(掸)、提、胯、缠。
  到底如何理解和解读六大开,具体到每个字:顶、抱、单(掸)、提、胯、缠,又该如何理解和解读?每个字的内涵。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一直以来,这是八极门人难以说得清的问题,虽已有几种理解和说法,但总觉得有局限,不宏观。所以有人就用自己的智慧增加了“字”,变成“八大开”、“十大开”。虽增加了“字”,但仍为“一字一招”。如此发展,与时俱进,可能增到无限。那么先贤定的“六大开”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恐怕不是那么简单吧!
  “六大开”仅三个字就涵括了开门八极拳的“核心”,可见其字字深奥,玄妙非常。具体到每个字:顶、抱、单(掸)、提、胯、缠,就更有深层的内涵。古先贤之用语,用字之简朴,内藏玄机,而内涵又极其丰富,叫后人赞叹!
  只有深深参悟,细细探究方能悟出其理法,探出其本源。
  先说三个字中的两个“大开”,既然是提出“大”开,按理就应当有“小开”。为什么呢?一般规律“大”是由小发展变化而来,从小到大,所以八极拳中就有狮子小张口和狮子大开口;有小缠又有大缠……
  “大”字是指从小到大,那么小有多小,大又有多大呢?它们之间关系是什么,其中的发展变化又是什么,简单想无非是发展的过程和变化的规律而矣。但“小”可以无内,要说“大”,可不能没有外,应当是有极限的“大”。
  “开”字其涵义,从字面讲应当是:“打开”、“开门”、“融化”、“通”、“扩大”、“发动”、“起始”,如果把它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时,就叫“传”。
  “六”字简单说就是个数字而已,但它与“大开”相合为“六大开”,其内涵就完全变了,不单是个数字了。
  由此,对“六大开”就有了以下几种认识理解和说法。
  一说“六大开”是六种打法,每个字为一招,可自己利用智慧随意增加数字。
  二说“六大开”是六种劲力。
  三说“六大开”是“绝技?”
  四说“六大开”是开门八极拳的功理法则,所以才称为“核心”。
  下面分别来解读。
  
  关于“六种打法”之说
  
  这种认识和理解由来已久,历史上八极拳三次大型续谱或其中分支派之谱,只要提到“六大开”就会称之为六种打法。这是多数人对“六大开”的认识和理解或称谓。有道理吗?有一定道理,不能说不对。但细究来,这种称谓似乎仅从字面上理解认定是六种打法,没有从宏观上去研究,甚至用自己的智慧随意增加数量,更脱离了“六大开”之本意了。
  
  关于“六种劲力”之说
  
  既然谱书均提出“六大开”是六种打法,“打”当然要用力,用劲。没有力,没有劲怎么打呢?人们理所当然地就想到力和劲。这没有错,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把“打”的内涵外延一下,它所表现出来的动形之力或劲也只是六下而已,谈不上整,谈不上浑圆,谈不上综合之劲。何况六个字中“抱”和“缠”又如何进行“大开”呢?越缠越紧,其理完全相反了。说是六种劲力,也说不清,道不明的。还是要从宏观上去想一想,研究研究,从实践中确确实实体验一下好。八极者,要有八方极远之力,只有六种劲力,简单一点了吧,太微观了吧。
  把上述两种称谓“六种打法”,“六种劲”合起来再看看。一个开门立户数百年的八极拳种,竟只有六种劲的六种打法。如何说出口,又如何开得“门”、立得“户”呢,仅六种力,六个打法,不是太简单、太浅识、太微观了吗?
  历史上八极拳之先贤丁发祥一招仙人摘瓜,力挫外国大力士,他用的是哪一“开”?先贤李书文,两掌力挫两个侠士,一人头被拍入胸腔中,一人肩被卸下,他又用的是哪一“开”?
  我的老师张福顺仙人,在解放前曾与一中央国术馆丁××动手。丁是中央国术馆学员,又是国民党军官,回村扬言,周边村庄所有练武者与他对阵。他可“脚面水——平趟”。所以我老师找他试手。一招对步栽葱,将其打出,跌躺在废旧的锅灶之内。
  上述八极拳的几位先贤,虽只一招力挫对手,但均是综合了所练八极拳之攻果。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虽然只一招,但他是在三体势的基础上,历经三步功夫练就的。虽然只一招,但却涵括了多种劲力和打法。
  八极门人后来提出的“八大招”,“八打招”,显然是认为只六下不行,无法讲“争力”、“爆炸力”、“震慑力”、“浑圆力”、“整体力”、“六面力”、“八面力”、“全方位力”、“综合之力”等等。
  一句话,终不能成就力笃而大八方极限的“大满八极”也。
  
  关于数字“六”
  
  先贤们为什么定了个“六”,不定“五”、不定“七”、也不定“八”?很值得深琢细研参悟之。
  本来拳之全程是“开门八极拳”定为“八开”,“八打”不是更符合八极拳的称谓吗?为什么偏偏定了个“六”,这是按宇宙运动规律演拳的。为什么演拳是要有六合,不说“七合”、“八合”?因为宇宙的应用法则只在六位范围,到第七位就变了。从伏羲画先天八卦到文王画后天八卦,只有六爻。八极拳先贤是通达天理的。所以只定了个“六大开”,而没定“五开”、“七开”、“八开”。
  “六字”不言而喻,一定内涵玄机,要知古贤用字简朴,内涵又极为丰富,以待后人用其智慧去参禅,深参细悟,在知行中破解之。
  “六大开”三个字,“六”为首。
  在世人眼里,“六”是个顺的意思,顺什么?顺应天地,合乎自然,“天人合一”。所以就有了“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乾坤为阴阳,为天地,指阳刚和阴柔。人顺的关键是“心顺”,“心法要顺”,心法是法理,法则是“核心”。所以说六大开为八极拳的“核心”,是对应了人之身心的。心顺了才能增长智慧。才能“明参日月”。日月为阴阳,参透阴阳,才能“大满八极”。
  既然“六大开”是开门八极拳的核心,这个核心的核心是什么?不是“大”也不是“开”,是为首的“六”。六指的“心法”。理解为“心法”是自然的,因为只有参透、体认“六大开”之心大开,不小气,才大气,心旷神怡,才有气魄。大开心,才心平气和,不拘得失,逍遥逾越,才能“大满八极”。
  回过头来,再从开门八极拳的基本含义(也可以叫定义)看。虽然先贤并没有一个最明确的说道。文字上从来没有记载,仅仅定了“开门八极”这么个大原则而矣,这就是奥妙,就是“窍要”。我们应当理解为人体在静与动中的阴阳巧妙变化,即诸多矛盾的对立统一,而“力笃达八方期限”方能“明参日月,大满八极”。
  八极者,阴阳也,天地也,宇宙也。宇宙自然为一大天地。人体为一小天地。小天地是融人大天地之中的。人是不能也不可能脱离大天地、自然界的。只有热情积极地融入其中,适应自然,与时俱进,才能生存。在生存的每一时每一刻的静与动中, 才能把握好阴阳的巧妙变化,将身心中的诸多矛盾对立统一起来看,达到身心平衡,心气平和,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精气神力旺盛,才能力笃而达八方期限。修炼八极拳不应该理解为只练肉身,最为重要的是修炼心,修炼人之三宝。精气神力,延年益寿,这才是习练八极拳终极目的的最高境界。
  《黄帝内经》指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血脉藏神明,阴阳(两精)相搏,相互作用“产生神明”。所以,对八极拳的核心“六大开”不能仅从字面粗浅、简单、微观地理解为六种打法或六种劲力,又不能简单笼统地说“绝技”。
  人们总习惯于借助已有的理论去观察理解和认识某些事物。殊不知正是这已有的理论,又常常成为我们认识这些事物的最大障碍。因此,我们需要突破已有的理论体系,超越狭隘的认识范畴,在新的科学高度上,改造我们的思维,更新我们的观念。只有理智、全面地理解八极拳的这一核心“六大开”,才能更好更深入地研修开门八极拳的真谛。以利人之身心生理健康,确保青春永驻,达到精气神力充足旺盛。
  “六大开”,从广义理解,宏观剖析,应理解为公理、法则。
  顶抱缠绵方与圆,六合相融神运拳。提挎合练掸扬打,吊试摇卧寻本源。
  顶,抱,掸(单),提,挎,缠。
  “顶”字诀——是指浑争盈贯,大满八极。
  诗云:百骸浑争冲冠力,身入弩弓一触发。
  “头上顶”有冲天之雄;“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概;“手外顶”有推山之势;“肘外顶”有阴阳之功;“膝上顶”有通脊主塔之撼;“身外顶”有雷震之声。
  “头顶悬”,身如绳吊系。头为六阳之首,头正择则身易正,不致出现前俯后仰和左右歪斜。这样可以把内脏及周身关节、肌肉调整到最符合生理要求的状态。不仅利于呼吸顺畅,身体健康,并且给人以美的感觉。
  练时,体现一个“圆”中之“方”字,静中求动,虚中求实,养而忘我。不带任何意念。空洞无我,物我两忘。待以时日,内气充盈,外感灵通,浑争盈冠,触点为顶。开门破隙,触而崩山。
  通过“吊架”之静功而求索“顶”和“抱”之功果。“明参日月,大满八极”。气升乾顶,炁降坤田。神不离气,气不离神。久行则丹田之暴滚动蒸腾。盈贯五脏六腑,催动四肢百骸,浑争顶冠通身关节和所有梢节。神形自然放大,灵神笼罩,影形变化莫测。静动转换,潜能再现,能之超长。劲之无限。
  “抱”字诀——是指抱元归一,天人合一。
  诗云:菊炁盈丹田主宰于腰,力发于根作用于脊。
  “抱”而含蓄,中藏于气。阴阳既变,肌肉缩,骨节顶,抱元归一,“抱”字诀体现于一个“圆”字,是为整。精神归一,肌肉肌腱归一,四肢百骸归一,精气神力形融为一体。动则“十字劲”、“六面劲”、“八面劲”、“全方位之劲”、“综合之劲”、整而崩溃。
  “顶”与“抱”相融,既矛盾又统一。缠绵相依,又相互作用。抱含于内为圆,浑圆;“顶”表现于外为“方”,显棱为“顶”;顶抱缠三者融为一身,浑圆融融,动则整而崩撼,能达八方极限。
  “掸(单)”字诀——是指掸若滚珠,摇拂尘清。
  诗云:相争相回滚动势,若铁若绵旋不停。
  掸似抛物线型的运动。四肢百骸即整个身体产生出圆珠滚动之力,掸拂旋转。抛物点,应当是个切点,即为击点。切点,也就是摇旋而不停顿的点。
  摇旋之功,即头顶、四肢、掌、肘、腰、胯、膝、足与脊柱对应地内外摇动,前后,左右,上下,如大缠的掸翻,小缠的回环,内外手的掸滚,云手、闭肘腿足的旋拧回环等。
  “提”字诀——是指提重负坠,顶天立地。
  诗云:起伏吞吐形若山移,胯引步挪定如磐石。
  人身之移动旋转,均离不开提,头领胯提,四肢百骸同移,上提下缩,吞吐起伏,关键是解决好地心的吸引力,克服身体自身的重力,提坠表现的是弹缩,抻筋拔骨,脱骨力。丹田抖动,神明全,脚踏黄泉头顶天。
  八极拳谱“六大开”歌有“提胯合练单扬打”。动时提胯极为相关,所以要“合练”。主要是克服地心的吸引力,又要克服前进后退,左摆右挪之空气阻力,地面之摩擦力,而后才是吞吐、进退、起伏、纵横。攻可纵身而起,退则可藏身而落,闪则可避,挪则可击。
  “胯”字诀——是指挎拦搀扶,乾坤移动。
  诗云:搀扶架挎易中易,打破摔拿虚实中。
  两胯相合,乃是人体整个脊柱的地盘根基。如同高楼大厦之底座。两胯的平衡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脊柱的垂直与否;两胯的对应变化,将牵动着整个人体的象形变化。所以两胯的对应变化及其移动,配以两臂的挎拦搀扶,决定着乾坤的整体变化。
  两胯主人体之前进、后退、跳跃、横跨挪移之功,肩撑胯坠之功,头顶而胯坐之功。掌拳腕肘之顶而胯负坠。如此才能达浑争之要。
  “缠”字诀一是指缠丝若蛛,天网恢恢。
  诗云:脚踏中门开为钻,缠绵不断机为先。
  八极拳有“通身是眼,浑身是缠”之说。似绳索缠身,缠绕不休。若万缕柔丝,百折迂回。粘身随行,连绵不断,如同天网一般。
  缠,可平、立、横、运行,可缩小也可放大。两臂、两腿、腰胯均可横向立向(前后),平面的回环,轮转螺旋向前。无论大小都是有头带领,两臂耍身子。要做小幅度的摇旋拧转,以腰胯催动脊柱冲贯两臂双足。在震脚的反作用力下,力达顶点(梢),内外结合,有序贯通,以冠顶力笃而达八方极限。
  三个字的“六大开”,是开门八极拳祖师留给我们的武文化之核心经典。我们不能简单而又粗浅地从字面一看就觉得明白了,甚至说掌握了。这不明智。搞错了功理弄混了法则是不行的。走弯路,会功不成技不就的。要懂得功理法则,更不能轻易的丢弃,否则就是罪过。要靠智慧深参细悟,一达日月交媾而明之。

标签:解读 开门 八极拳 核心 六大 
上一篇:解读开门八极拳之“开门”二字
下一篇:解读开门八极拳之“八大招”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2002-2012 中华气功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