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功夫

桩功、易筋经、瑜伽、套路、太极

时间:2014-4-6 14:33:18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729  评论:0
   瑜伽,我手边的权威教程这样解释:瑜伽的根本目的是将(训练出来的)清醒的意识状态与扩展的意识状态合一,也即将小我和宇宙间的大我结合在一起,瑜伽(yoga)的意思,就是连接(joining)。
   这种解释只是一种感觉描述,虽然美,却没法操作,就像老祖宗把中国武道的最终目标解释成“天人合一”,智者和庸才都会微微笑,似乎都明白了其中的真意,一落到实际上,却发现是空空如也。
   太极是一种状态。无极与太极,是虚实、动静的转换。站在擂台上,可能有无数种方式去制服眼前的对手,这些方式没有出手时,它们是虚无,一旦出手,方式只能有一种。无穷的,也意味虚无的,在你打破虚无的瞬间,就意味着有限的。
   良好的搏击状态,是很能把握这种从空到有,从无限到有限,又由有限到无限的转换的,这种状态能让进攻有效,一旦无效又能收放自如。
   不好的状态却相反,未出手的时候,脑袋里已经刻下了某种招数,满怀激动地想像着出手的效果,一旦招数用不出或无效果时,身体就乱了。
   我觉得,太极的精髓,就是去理解自己。

   现代散打练得好的人,空击的时候,也是一幅吊儿郎当的模样。松是蓄力的过程,当发力到位的时候,就紧,紧是一瞬间的,接下来又松了。但松紧的节奏是不会规律的,显得随心所欲,至少从外表上看来是这样。

站桩,易筋经,瑜伽,它们的共同过程是:
   第一步:建立一种固定的体势
   第二步:运用意念辅助,调整呼吸,对身体进行放松性调整,达到规范的体势要求
   第三步:在规范的体势下,保持身心平衡的状态。
   平衡状态是很有趣的,因为,任何一种体势,都是一种用力的模式。而平衡状态下的用力,肌肉是接近放松的。这是意识、气机和筋力的平衡。这种状态下的力,就是整力。
   所以,站桩,易筋经,瑜伽,都是训练全身筋的整体协调能力。筋能松能整,下一步针对实战的发力,就有了基础。这是传统武术功力训练的本质。
   格斗角度看,站桩、筋经、瑜伽,都是对肌腱联动能力的训练。或许它们有健身和怡情的功能,但和格斗技术是两回事情。站桩站5个小时所增长的功力,如果不能充实在格斗技术的层面上,功力就是零。既然是功力训练,不妨把它们和健身房体系的训练作一个比较:

   1、力量:健身房训练力量的主要方式是深蹲、卧推和硬拉,摔跤手也会采用这样的方式(但不主要)。健身房的优势是力量在短时间上得快,缺陷是肌肉容易僵,容易对整体的发力形成阻碍。并且,停止训练以后,肌肉力量的退化也快,肌腹的截面积却不会减小。

   2、柔韧:这点不用说了,没有人会怀疑瑜伽是提高人体柔韧的最合理方法。

   3、耐力:这点放在以后说。

   4、速度:速度的说法,基本等同于爆发力。爆发力好的人,启动速度快。但我觉得,爆发力素质,更多是来自遗传。打个比方:天生爆发力差的人,属于犬科动物,相应的耐力好,可以用一天一夜的时间,追捕它相中的猎物;天生爆发力好的人,属于猫科动物,相应的耐力差,必须在最短的时间,捕杀猎物群中活动能力最差的一只。

   从格斗训练角度说,与其谈练速度,不如谈训练“协同能力”。肌腱的联动,整力的发挥,从外表感觉,就是速度。健身房体系训练速度不见得比传统方式快,只要它没有精细到训练“筋”的地步。

   健身房力量训练,可能对身材塑形,是一个精确的体系;但对格斗来说,却是一个粗糙的体系,很多肌腱的小力量是训练不到的,更联动不了。

   是的,擂台与街斗,传统与现代,世界与中国,可以用一种体系去包容它们,那就是:最合理地运用身体,并将身体和环境最大地协同。
   桩功、易筋经、瑜伽和套路,都是对协同能力的训练。在这里,有必要对“协同能力”做全新的解释。
   武术的功力训练,简化点说,是对筋的联动能力的训练。换句话说:是对身体这个小宇宙的认知。
   武术的打斗训练,就不仅仅是筋了,还要对手,还可能有刀,或者是板砖,又或者是某颗树,某条河。这是身体与环境的协同训练。换句话说:是对我们这个大宇宙的认知。

   话说到这里,我们就回到了那个令人费解的瑜伽的目标了。我们就在开始做连接(joining )的工作了。


    套路里攻防动作的合理性,我们很容易理解。但桩功、易筋经、瑜伽的动作,又为什么是合理的呢?在崇尚个性化的今天,为什么就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那些固有的体势,使桩功成为我的桩功,易筋经成为我的易筋经呢?

   从运动角度说,只要你做运动,就能促进血液循环。但人体的特定结构决定了用力的最佳模式,而这些特定的体势,就是训练你怎样最协同地用力。

   传统武术有内三合外三合的说法,合,就是协同。
   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符合六合的体势,才是合理的体势。它可以促进你的肌腱联动,它是科学的格斗模式。
当现代搏击描述一组动作(譬如前鞭+后直)的时候,传统会加上“意”和“气”,甚至更复杂。“意”很好理解,通俗地说,就是让动作有效的心理暗示。前面说过,我们可以把搏击看做敌我协同的过程,所以,传统强调的“意”,其实就是协同的趋向。

   关于敌我协同,今天偶然打开武塞首页,找到巴西柔术大师RICKSON对柔术的一些观点,很能说明问题。

   RICKSON认为:任何柔术的动作,都是从下到头的完整的身体的协调的综合,任何只使用局部的技术都是错误的。
   RICKSON认为:对手不是你去怎样去攻击它,你的一切动作都是对手送给你后做出的反应,让对手去为你创造你制服他的机会。
关于“筋”,已经不需要说太多。如果要我去描绘武术动作,我会画那种去掉练功服,剥了皮,除了肉,只剩纵横密布的筋脉的人体。功夫好的人,是象猫那样,肌肉松松的,用全身筋撑住身体的人。这样的身体,就是传统说的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身体,时刻处于放松状态,时刻处于爆发状态。用散打的话来说:手啊,腿啊什么的,小意识特别好。

   昨天在操场上看一帮人打篮球,一个小个子很令人瞩目,他总能从一帮高个子中截到球,而传球的动作,球在空中画出一道直线,象弹射出去的一样。

   传统用桩功、易筋经之类训练全身筋的协同意识,这个已经可以理解了。那为什么现代搏击不练这些,照样出高手呢?原因很简单,搏击动作反复训练以后,肌肉就放松了,筋的意识就起来了。现代和传统,其实是殊途同归。

   扩大点说,象小个子打篮球那样,熟练的动作就是放松的动作,熟练劳动的状态就是筋撑的状态。
,“意”是协同的趋向,是应敌时整体运用身体的倾向,是不经由大脑思考的低级反射。

太极无疑是求整力和敌我协同的最好例子,巴西柔术同样贯穿着太极思想。但巴西柔术为什么会成为实战武术,而太极拳却成为怡情的东西呢?原因是:太极拳是关于“意”的一种人体表演,所以很好看,却没有把“意”贯穿在真实的打斗里面。

太极大师的擂台表现,和普通拳手没有什么不同,因为,你不可能把那种关于“意”的表演,放在真实的打斗里面去。

打个有趣的比方,电影里表现一个人的坚强,会用“刚毅的眼神和话语”去表现,但很遗憾,这只是外在的表现。真正的坚强,是长期对生活的抗争中体现出来的。真正坚强的人,说不定连“刚毅的眼神”都没有。 

标签:桩功 易筋经 瑜伽 套路 太极 
上一篇:瑜伽按摩养生功
下一篇:为什么太极不如瑜伽火?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2002-2012 中华气功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