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脐轮转圈与丹田磨气-翁心诚

时间:2014-5-20 9:32:12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227  评论:0
脐轮转圈与丹田磨气是武当丹派太极拳训练的重要法旨。笔者将这一法要贯串于平日所演练的套路中,提高了训练水平与训练效益。特写出体悟,供同道参鉴。

一、释题

脐轮,本指肚脐部位,重点指神阙穴。泛指以神阙穴部位与后腰命门组成直径形成的腰部圆圈,是经络学说所指的带脉所在。脐轮转圈指脐圈的转动带动腰部的旋转。

丹田,一般指脐下约三寸向内约一、二寸的部位,含两肾所牵涉的圆周体部位,即通常所言下丹田。而广指则包括上、 中、下、前、后五丹田(前指肚脐、后指命门),更广一点指通常言“十八丹田”。磨气指太极运气中的磨合状态,包含内气的争裹与外气的涌突。从介绍中可见脐轮转圈与丹田磨气利于太极的内外相合、意气相合、丹田内转、旋胯转腰等法要的落实。

二、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脐轮转圈可看成外,看成阳;丹田磨气可看成内,看成阴。外是一,内是二。外就是外,内就是内,阳就是阳,阴就是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混淆,只有脐轮转圈,才能导引丹田磨气。转也好,磨也好,都靠意引,似有非有,似无非无。不刻意,不贪执。初练时,要练出顺序与差别,并练出感觉。差别在于脐轮转圈是以肚脐眼为中心,此处又称命蒂,是先后天的分界所在。当婴儿脱离母体与世界接触时,脐带便截断了新陈代谢的母体依赖性,而依靠自己鼻呼吸、口进食。尽管如此命蒂的作用仍不可小觑。练习脐轮转圈是为了开掘肚脐的生命原始功能。因脐轮的小转(神阙穴之转)又带动腰轮的大转,旋腰必转胯。“命意源头在腰隙”得以落实。于是,丹田被引动,磨气成为可能与便捷。丹田的磨合可使内气充盈,加速以意引行气血,全身都会舒愉畅和。

三、一就是二,二就是一

当脐轮转圈已成为习惯性、自动性操作后,丹田磨气便成为一种必然性行运,用意不会像一是一、二是二那么明显、豁赫。用意的淡化导致脐轮转圈与丹田磨气的合二而一。即阴阳是相济的返转的。一转脐轮丹田磨,一磨丹田脐轮转。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分辨不出孰先孰后,孰重孰轻,孰主孰辅,孰带孰从。

四、非一非二,非二非一

在意识的导引下,脐轮转圈与丹田磨气的操运不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动作,而是“一动没有不动,一静没有不静”的太极螺旋境界。分不清什么是阳,什么是阴,不是阴,不是阳,不是阳,不是阴,阴阳处在化合、和谐、协调状态,脐轮转圈的范围随之扩大,扩到整个肉体如同气球转圈,似乎是我的体球在大气球中转,这可能是拳家所言的“自转,公转”,因我转而促使大气转,因而从外部感觉言,任何举手投足有阻力,如同在“陆地上游泳”(李经梧语);从内部感觉言,任何身形手势都是丹田磨气。而丹田的磨气并非只是下丹田在磨合,而是下丹田带领下的内部气血的整体性争突,裹进,揉搓,拿捏,旁涉五脏六腑,牵扯四肢百骸。内气愈磨愈厚实,内劲愈磨愈大,心意愈磨愈清净,骨肉愈磨愈柔软(即王壮弘先生所言的身体柔化由固体似乎变流体)。运拳如同在温水中,拳打出飘浮量,沉浮感,利用了地心引力,与人推手则借他人之力。他力加自力,总是大于他力,故永远不输。于是身心愈磨愈高远。所谓通真达玄,通天达地,通神摄鬼不是一个幻想,而是一个真切的体悟。

五、不算赘言

多数拳家认为,太极内劲是弹簧劲,武当太极名家钱惕明先生认为,弹簧喻比在拳中有三层,下层在脚,中层在腰腿、命门,上层在双肩。腋下两臂似乎置于弹簧之上,受力时,随高则高,随低则低而反弹(《太极内功心法全书》下,第45页)。从这一说明中可见脐轮转圈与丹田磨气的中轴作用。当然,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笔者认为脐转与丹磨是太极的运作技艺,属太极拳的微观范围,而就宏观言,还必须明天道、人道。外练天地阴阳中和之气,内练性命双修刚柔之术。有一定的盘架基础与相应的理性解悟方可试行,而一旦实行,则拳效不可思议。

标签:轮转 转圈 丹田 
上一篇:邓一琳,太极路上的跋涉者-龚建新
下一篇:我练太极十三桩-张晓星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2002-2012 中华气功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