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

十种简便易行的气功医疗养生法

时间:2014-7-23 11:13:34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230  评论:0
一、咽津功(玉液炼丹)
 
中国古代,有许多医学著作中,都记载了咽津功的方法和其作用。古代人把口中的津液称之为醴液、华池、玉泉、琼浆等。如晋·《抱朴子》记载:“能养以华池,浸以醴液,清晨叩齿三百过,永不动摇”。又如东汉文物《铜尚方规矩镜》中铭文记载:“渴饮玉泉,饥食枣”,这里浸醴液、饮玉泉,就是古代的咽津养生气功,而道家把它称为玉液炼丹,流传久远。常年坚持锻炼,可以却病、可以保健、可以延年。
操作方法
⑴    姿势:静坐、静卧、静站都可以采用。平心静气后,鼻息口呼,轻轻吐三口气。
⑵    叩齿生津:闭咀,轻扣牙齿20—30次。然后将舌头伸出齿外唇内上下搅动,古代称谓赤龙搅海。5—10此后津液可生满口。
⑶    咽津:把口中津液分成三口,再用意念随吸气把口水送入丹田(小腹气海部位)。每次练生津法三次,每次分三口咽津。每日可练3—6次。无病者,每日早晚各练一次。叩齿、搅海即可生津又可固齿、保健、治牙病。为帮助记忆可用下面歌诀。
⑷    咽津歌诀:一咽二咽,气入丹田;三咽四咽,云蒸露甘;五咽六咽,内景充实;七咽八咽,肾水上升,心火下降;九咽加一咽,真气充实,气通三关(任督交流)。常年锻炼,寿可百年。
 
备注:
㈠ “渴饮玉泉,饥食枣”引自西安出土汉代《铜规矩镜》铭文:“尚方佳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遨四海,寿如金石之宝。”  此铜镜是研究我国古代化学、养生学发展史的珍贵文物。
㈡西安与延安之间有个庙 ,是唐代医圣孙思邈的“药王庙”,庙中存有“千金要方”石刻碑,碑上刻有“叩齿、鼓漱、咽津”等气功养生记载。
《铜尚方规矩镜》有八寸碟大小,铜制,铜镜边刻有文字,中间有山水和人物。表面涂黑漆,又叫黑漆乘。说明我国汉代化学工业相当发达。现珍藏在西安博物馆。湖南等地也有出土,其铭文大体相似。1981年、1982年我参观过此文物,第三次去没有看到,已经列入一级文物珍藏。
㈢本文曾在健康报等发表。
 
 
二、强壮功
 
强壮功是刘贵珍氏根据古代道、儒、释、医、俗的练功方法进行整理成一种静功功法
(一)操作
(1)姿势:
自然盘膝坐式、单盘膝坐式或双盘膝坐式、(图3~5)详见第四章第一节。
站式:取自然站式,松肩垂肘,小臂微曲,两拇指与四肢自然分开如捏物状、置于小腹前,也可稍将小臂抬起,两手置于胸前如抱球状。(图6)
 
           
              图3~5   自然盘膝坐式、单盘膝坐式、双盘膝坐式
图6站式
(2)呼吸:
①静呼吸法(自然呼吸法):不要求练功者改变原来的呼吸形式,亦不用意识注意呼吸,任其自然。
②深呼吸法(深长的混合呼吸法):吸气时胸腹均隆起,呼气时腹部凹陷,练习呼吸法,会逐渐达到深长、静细、均匀的程度。
③逆呼吸法:吸气时胸部扩张,同时腹部往里收缩;呼气时胸部回放,腹部住外凸。逆吸的形成要由浅入深,逐步锻炼,不能勉强和急于求成。
以上三种呼吸法均要求用鼻子呼吸,舌尖轻抵上腭,鼻子通气不良者也可张开一点口辅助呼吸。
深呼吸和逆呼吸法在饭后不宜进行。静呼吸法在饭前饭后均可。
(3)意守:
强壮功意守部位有三:气海、膻中,印堂。但以意守气海为多。
(二)注意事项
①强壮功的姿势以自然盘膝、单盘膝和双盘膝为主,古人多习惯双盘式,今人因生活习俗的改变,已不习惯盘坐,如勉强坚持,易致两腿麻木甚至疼痛难忍,故开始练功盘坐时间不宜过长,并可更换两腿的上下位置。
②有的人如果不能坚持盘坐时,也不要勉强,可采用内养功的坐木凳式(见下节“内养功”),身体虚弱者可采用仰卧式。
③初期练功,年老体弱及心肺疾患者宜采用自然呼吸法,并可在此基础上逐渐加深呼吸,不要开始练深呼吸法或逆呼吸法。
④强壮功的丹田位置在脐内一寸五分处,意守时一定要作到精神放松,似守非守。
 
 
 
三、内养功
内养功是静功的主要功种之一。由刘贵珍氏在 刘渡舟老师的传授下,经临床验证,整理而成。内养功强调默念字句、呼吸停顿、舌体起落,气沉丹田等动作,具有大脑静、内脏动的锻炼特点。
操作
(1)姿势:
用侧卧式、仰卧式、坐式及壮式四种。(见图7~10)参见第四章第一节。
内养功姿势参考图
 
内养功图7侧卧式  内养功图8仰卧式 内养功图9坐式  内养功图10壮式
(2)呼吸法:
内养功呼吸法较为复杂,要求呼吸、停顿、舌动、默念四种动作相互结合。常用呼吸法有三种。
第一种呼吸法:
轻轻闭口,以鼻呼吸,先行吸气,同时用意领气下达小腹,吸气后不行呼气,而行呼吸停顿(即不吸也不呼),停顿后再把气徐徐呼出。此法的呼吸运动形式是:吸——停——呼。默念字句的配合,一般先由三个字开始,以后可逐渐增多字数。但字数最多以不超过九个字为宜。在词意方面,一定要选择具有松静、美好、健康内容的词句。常用的词句有“自己静”,“通身静松”,“自己静坐好”,“内脏动大脑静”,“坚持练功能健康”等等。默念要和呼吸、舌动密切结合起来。以默念“自己静”三个字为例,吸气时默念“自”字,停顿时默念“已”字,呼气时、默念“静”字,其余类推。 舌动是指舌之起落而言,舌在配合吸气时抵上腭,停顿时舌不动,呼气时舌随之落下。
示意图
第一种呼吸法示意图:
 
 
 
(2)吸、呼、停法:这种呼吸法又称第二种呼吸法。即在呼气时停顿一下,吸气时不停顿。
 
第二种呼吸法示意图:
 
       
(3)第三种是吸、停、呼、停法:就是吸气完后停顿一下再把气呼出,呼出气后也停顿一下,舌动与默念可见示意图:
 
第三种呼吸法示意图(张天戈等发展的几种医疗呼吸法)
      图3  吸、停、呼、停,呼吸法示意图
        停顿                     默念                大脑静
                              舌抵上腭
                           吸           呼         吸        呼
吸舌起     呼舌落   停顿                    默念               内脏动
 
(4)第四种是逆呼吸法:这种呼吸法是在吸气时收小腹(腹肌呈紧张状态),呼气时小腹凸出(腹肌放松)。在练此呼吸法时在吸气后也有一个停顿。
 
图4  抓闭呼吸法(吸贴抓闭四字诀呼吸法)示意图
 
 
 
示意图5  吸 停 吸 停 呼吸法
第五种呼吸法示意图
 

                                                吸
                                                         呼
                                     停顿                气
 

                             吸
 
                   停顿
         吸
 
           舌起                                       舌落
 
(4)第四种呼吸法:吸停吸停呼法。这种呼吸法比较特殊,即吸气后停顿一下,继之再吸气,吸满后再呼气,或连吸3口气后再呼出。见示意图五
(5)第五种是逆呼吸法:这种呼吸法是在吸气时收小腹(腹肌呈紧张状态),呼气时小腹凸出(腹肌放松)。在练此呼吸法时在吸气后也有一个停顿。
(6)抓闭呼吸:这种呼吸是在锻炼中要配合手足动作,即在吸气时足十趾抓地,手握拳同时伴提肛(门)动作。吸气完后闭住气停一下,然后吐气,吐气同时足趾和手指都舒展开。见示意图:
 
四、增力的抓闭功
 
用一分钟时间,可以练习增力抓闭法。操作:卧、坐、站姿式都可以。吸气时手慢慢攥拳,停闭2—4秒,之后呼气。做2—3次即可。每日3—6次。有增力作用。久练可有增强肠胃功能、增强腹肌力度、减肥和治疗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过敏性哮喘等作用,
 
五、一分钟的吐气法
 
用一分钟时间,可以练习吐气法。操作:卧、坐、站均可。把两只手(或一支手)放在小肚子上,不要注意吸气,只注意呼气。呼气时首长要轻轻用力压一下丹田部位(肚脐下3寸为中心部位)做3—4次。每日做4—8次。有放松、安静、降血压等作用。
 
六、撒豆成兵保健法
 
用3—5分钟,坐功撒豆法。操作:取盘坐、平坐位均可。用2—3两黄豆(黑豆、绿豆或自行车轴承金属的珠子)放在左手掌心,用右手捏几粒往前、后、左右撒(扔)出去,可以左右换手。待豆子全部撒完,然后用蹲势再捡回来。如果有兴趣可以反复练30分钟。有放松、解疲劳、治失眠等作用。
如果没有黄豆、绿豆,也可以用“抓空法”,用想象法,在手里抓空,之后仍出去,也会起到相同作用。
 
七、松静功
 
本功法是初学者入门的练功法,多人实践而不断得到修正和完美。它对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溃疡病等症有较好疗效,又可诱导入睡。
(一)操作
(1)姿式:
松静功一般可有卧式、站式及坐式三种。卧式分仰卧式与侧卧式,站式取自然站桩,坐式取平坐式、靠坐式。(具体要求可参见第四章姿势锻炼一节)。
(2 )放松法:
放, 松法分局部放松法和三线放松法两种,具体要求见第四章放松锻炼一节。
放松法是基本功。摆好姿势后,用意识引导全身放松,主要是消除紧张,使全身肌肉、内脏、血管、神经放松。要求自头上向脚下放松。头部放松,虚灵顶劲(头轻轻向上顶起之意),两肩放松,腹放松。全身最大限度放松后自我感如腾云驾雾飘飘然,自然产生轻松舒适感。放松对于促进入静,提高练功效果将会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呼吸法:
松静气功的呼吸法,采用顺呼吸法。详见第四章调息锻炼中腹式呼吸法。
(4)入静法:
入静是练习本功最重要的一环。可用意守法和默念来帮助入静。在练功时,可将意念集中于丹田,即脐下小腹处。开始练习意守法时,可轻闭眼睛,随着呼吸的一起一落,想象小腹的一胀一落,而把其他的杂念驱除,慢慢地就会转到无杂念的境界(详见第四章入静锻炼一节)。
(5)收功:
每人练功时间,没有硬性规定,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次至少练功半小时。随着练功深入,收效大的,时间也可逐渐延长些。每次练完功后不要急于起来,要以肚脐为中心,用一只手掌心按在肚脐上,另一只手掌心贴在这只手的手背上,两手同时以肚脐为中心向左转,由内向外,由小圈到大圈缓缓划圆,左转二十四圈,稍作停顿后,再由外向里,由大圈到小圈,右转三十六圈,到肚脐处停止,收功。
(二)注意事项
本功法简便易学,主要是松静自然。不会出偏差,但在高热,大出血等急症及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宜在急性发作期选练本功(练功时的注意事项可以见第十一章练功注意事项一节)。
 
八、心醉的音乐放松法
 
采取坐、卧、站姿式都可以。打开音响(或小收音机、录放机放在身边),选择山林音乐,丝竹乐等,先播放声音稍大一些,1—2分钟后再慢慢把声音放小,个人能听得见就可以了。每次5—15分钟。每日2—3次。最好不采用铜管乐或过于欢快的音乐,比如春江花月夜、良宵、二泉印月等。有安静、放松、解除心烦、急躁,有康复、养性等作用。
 
九、太极内功
 
太极内功是太极拳和气功相结合,静动兼练,内外合一的一种功法。系由李经梧所传。张天戈做了文字整理。
(一)操作
(1)姿势:
大致可分为三娄:静练式、动练式、活练式。按练功者的需要选择。
 
           
 
              图11      太极内功       靠卧式
图12   太极内功       靠卧式(足压解溪)
 
                 
图13  太极内功   靠坐式
图14      太极内功靠坐式(足压解溪)
图15 、16  太极内功  站式
            
图17  太极内功  活步站桩
 
①静练式:练功初级阶段时应用,适于治疗疾病。可以为卧式、靠式、坐式、站式四种。(图11~16)
仰卧式、坐式可参见“内养功”。
靠式:分为靠卧式和靠坐式两种。
a、靠卧式:即采取平时休息的半卧姿势,枕头要高,背上垫起35~45厘米,上身成坡形,余同仰卧式。另一种靠卧姿势为左脚置于右脚上,压住解溪穴,或右脚在上,以舒适为宜。
b、靠坐式:即平时在躺椅上的姿势,要求与靠卧式相同,临床上多采用。本式也分压解溪与不压解溪两种。
站式:是太极内功的基础功。姿势与太根拳预务式相似。
②动练式:动练式又分单练式和带功式,是太极内功的中级锻炼阶段。
a、站式:与静练站式相同,凝视后两眼微合微露一线之光,意观会阴。头缓慢下垂,随呼气身体慢慢弯腰下蹲,蹲到两膝发痠为度,姿势到此定形,开始吐纳练式。吐气时把气向下引导,两手同时自然伸开;纳气时氢气缶上引到命门。随吸气两手握拳,进行抓闭(详见后文),抓闭后呼吸稍有停顿。
b、活步站桩(又称太极看手式):开始先做预备姿势:头正直,两脚横开一步,含胸拔背,吸气意丹田。此时闭息不呼,两拳紧握,两臂抬起,左手在前,右腿同时迈出。两拳变掌疝前按,两眼看前手的手指,左脚尖点地,十分之七的体重在后腿;双肘略弯,在肘低于左肘;止步闭气,待闭气不能坚持时再呼吸换式。(图17)
换式动作是:将两手轻落身体两侧,随落手同时慢慢呼气将气呼尽后再行吸气抓闭握拳。抓闭后,与前述左右相反作活步站桩。此式可依练功者身体情况决定锻炼时间。本功应在站练式基础上进行。
c、带功练拳:在练完静练、动练、活步站桩基础功之后,即可开始带功练习太极拳。要注意交锻炼。正气不足时,则可重新抓闭充实,待充实后再行带功练拳。长期坚持带功练拳可达到高级阶段,即活练式。
③活练式:活练式是太极内功的高级阶段,没有固定姿势。采用喉头呼吸法或意识呼吸法。以意行气,气通全身。此时可带功演练整套太极拳。可走路练、说话练、坐车练、随心所欲练,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2)意守:
太极内功意守部位和操作方法较其他功法多。依据练功的不同阶段、步骤、姿势,因人因时而各异。
①意守会阴法:开始时两眼平视,向正中处视为一线,先将视野放到最远处,寻找一个目标,如山川、日月、星辰、花朵、胜景等,待神凝后,将所采之物收回到离眼40厘米左右,停止凝视;待几分钟后,头慢慢低下,意观会阴,此步要与内视合一,以意下达会阴,意气同行,守住会阴穴。
②意守涌泉法:以意领气,从会阴慢慢经大腿、膝关节、小腿、足踝部最后到达涌泉,领气要缓慢进行,不可过急过快。初练时因呼吸不深长,气不能随意同时达意守部位时,可不管呼吸,任其自然,此即“气断意不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意气自然合一。
③意守命门法:是最关键的一法。以守命门为主,用气连络其他部位,循环不止,故又称“循环意守法”。练功开始,以意领气,从涌泉开始配合吸气,引气经足踝、小腿、膝关节、大腿,最后到会阴合而为一,再从会阴引气到命门。引气到命门后要停顿,停顿后再以意领气从命门开始返回,经会阴分两条线经大腿、小腿、足踝达到涌泉。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久而久之命门即可得到充实。姿势可配合站式、坐多两种。注意气的运用要缓慢、均匀、无声、无息,不可过急过快,不可用力。
④意守关元法。方法是以意领气,从命门开始分两条线冲向关元,稍有停顿,进行意守。配合呼吸,反复进行。锻炼日久,前后贯通,在腰周带脉部位似有绳缚。练到这一步,带脉充实。在此基础上只要稍有意引导,结合呼吸便可产生鼓荡气,这时带功练拳就可提高拳术技击能力。
⑤意守印堂法:这是太极内功最后意守部位,必须在以上各功锻炼的基础上才能运用,又因不易掌握火侯,在无人指导时不可自练此功。方法是:将吐纳的内气(吸气)不放,再把气用意提到背部、经夹脊、玉枕、百会、上星到达印堂,守住印堂。气到印堂后停住,不再下引,也不旋转,两眼内视,全身有意气贯满之感。此时如带功练拳可优于闰时。
⑥命门涌泉连线意守法:此法多用于治疗疾病,开始可采用卧式、靠式或坐式,配合深呼吸,以意领气,把气从命门下引到会阴,由会阴分两条线经两大腿、小腿、足踝到涌泉,然后再吸气,以意引气,把气从涌泉经原路线返回,再配合呼气,以意下达涌泉,如此周而复始进行。
⑦意守解溪法: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失眠症等。练功时可采用仰卧式或靠卧式,一只脚跟搭于另一只脚背部的解溪穴上,会身放松,采用沉气呼吸法,呼气时使气下沉到解溪(或达到涌泉),注意呼气,不注意吸气,反复进行锻炼。
(3)呼吸法:
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①自然呼吸法:用一初级阶段,或者是练功开始的前几分钟。逐渐用意引导把胸式呼吸改变为腹式呼吸。
②导引运气法:用于第二阶段。练功开始,口对会阴方向匀细吐气,随着吐气身体慢慢下降,降到两膝发痠为度,用意引导气由会阴沿大腿、膝关节、小腿降至脚心,吸气时则脚心再反回会阴,周而复始,令气运行。
③抓闭呼吸法:运用于中级阶段。采取站式,在练完导引运气法后,吐气时把气引导到脚心,呼吸停顿一下,随后吸气,引气上行经两小腿,膝关节、大腿、会阴、尾闾至命门;随吸气的同时,两手用车紧抓(握拳)两脚十趾扣地不放;舌尖紧贴于齿与齿龈之间,紧缩肛门并上提,吸气到不能再吸为止,然后停顿(闭住);停顿后随呼气再将所慢慢顺原路线送回到脚心。手指、脚趾放松,全身放松,如此周而复始进行。本呼吸法是一种内呼吸法,不介意口鼻呼吸。但因这种呼吸法较猛烈,抓闭的时间不宜过长而延长。
④喉头呼吸法:本呼吸法是在抓闭呼吸的基础上进行。操作时忘掉口鼻呼吸形式,用意配合喉头纳气,有用站式和活步式,只稍用意整个带脉立即充实起来,腰部充实,气遍全身。这种呼吸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在喉头呼吸后把气闭住,进行抓闭呼吸锻炼。这种呼吸在过去多用在太极拳技击上。因为它无固定形式,完全以意引气,随用随来,非常方便。
意识呼吸法是在喉头呼吸法的锻炼基础上更高级的内呼吸法。它同喉头呼吸法的区别是无形无象,不用喉头纳气,在应用中,如果是拳术技击,用手或肢体任何部位接触对方时,意识反应立即出来,意气同时充满带脉和全身。
⑤内转呼吸法:本呼吸法是把纳入之气用意引到腰、腹部,使下丹田内气充实后再引气围绕脐的周围转圈。先从小圈开始由右向左,顺时针方向,向外转大圈,计36圈;然后再从左向右,逆时针方向,向里转圈,计24圈。
⑥沉气呼吸法:用于治疗,也用于气功的预备功。适用于初练者和体弱者,尤以患高血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失眠等症者最为适宜。姿势可比较自然,平坐、仰卧、靠坐、靠卧、站式均可。呼吸开始以意引导气由命门下降,降至会阴、大腿、小腿、涌泉,久练可感到呼气时气由命门下沉至脚心,并能产生一股热流。必须注意,此法强调不管吸气,只注意呼气。
(4)收功:用于治疗,可以渐渐停止意守,两眼慢慢睁开,两手相搓发热后抚摸面部,活动下肢,开始散步,如系练整套太极内功时,不拘哪一个姿势,均以意收功,身体直立,以意使气下沉到脚,然后活动肢体,散步(详见“太极内功锻炼步骤简表”)。
爆发力呼吸法
太极拳在练习技击后,在实战的时候有时要用爆发力,可以锻炼这种呼吸法。对于病人、初学者千万不可试练,以防出偏差。
此呼吸法的形式是:吸气——停顿——吸气——停顿——呼气。
示意图
 
附表  太极内功锻炼步骤简表
 
 
十、太极导引功
      
太极导引行气保健功简称太极导引功。是继承中国传统保健养生方法,并综合各家之长,其适合于中老年人,尤其是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练习。其特点是:吐故纳新,导引行气,练精练形并行。重点是练“返还”,即后天返先天。人到中年精气衰竭,需要一种方法来改变或延缓这种衰老现象。《内经·上古天真论》记载:“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此即要懂养生和方法。《内经》还指出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男子则“五八肾气衰,发堕齿缟;六八阳气衰於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因此,中老年人要采用“提肛返还”之法,练精补脑,平衡阴阳,以保持形体健康,精神不衰。
本功是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在临床实验周天功时,用作辅助功法,它可以防止出现副作用或纠偏。由于动作柔合,适宜中老年人锻炼,在老干部保健班上推广,受到欢迎。
 
(第一步功)
一、无极立桩  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头悬、松肩、手垂、净虑、静息3分钟。
二、沐浴静身  姿势同上,默想,呼气时,想象水从头顶浇灌全身,流到脚底,做3-5次。
三、望月观星  仰视天空,看得越远越清楚为好,如看日、月、星、云或山、林等3分钟。
四、吐故纳新  长呼气,半下蹲,双手自然下垂,呼尽为止;长吸气时,身体直立,吸满为止。
五、导引行气 
1,摄气入丹,将远景采回凝视三分钟,变为气雾或光团。低头将气雾或光团慢慢送入丹田(小腹气海部位)。 
2,吸气到命门,同时头慢慢下低,弓背弯腰,腿下蹲,脚趾抓地,舌抵上腭,手握拳、闭气。呼气时趾、指放松气沉脚,舌放下。
六、力推双山  双手侧平举,立掌。吸气弯肘收掌,呼气向外推掌,如同推开两扇门,8次。
七、回头望月  双手叉腰,头向左转头、腰4次,眼看左肩,再向右转头、腰4次,眼看右肩。
八、运揉太极  双手如抱球,吸气时手开如拉粘丝,向外展开。呼气时,手合如揉气球。
九、按摩疏导  双手由丹田起往下按摩小腹、腹股沟、大腿、小腿内侧到足踝,再从后侧从下往上按摩至腰部、胸部、上肢,再返回腹部,做2次。
十、拍筋壮骨  两手轻握拳,左手叩击丹田(小腹),右手拍击命门(后腰),各三次,左右换手再叩击三次。右手拍击左上肢,上下反复二次;左手拍击右上肢,上下反复二次;两手从两侧上胸部往下拍击到腹部,上下反复二次;两手拍击双下肢,从腹股沟开始沿内侧拍到足踝,再从足外侧返回,反复二次,收气归元、收功。
十一、提肛返还  站立,双腿微蹲,双手再臀部两侧,两手如按水球状下按,吸气提肛门,缩睾丸,呼气手放松,还原,做3-5次。
十二、神通夹脊  吸气双肩及上肢抖动,如柳枝随风向前摇动,引气过夹脊、上肢到手。呼气还原。提肛返还
十三、收气归元  双腿直立,吸气,双手向上画太极园,呼气时从头上下落,眼看中指指尖,收气归入丹田,轻揉小腹36次。

标签:简便 气功 医疗 疗养 养生 

Copyright © 2002-2012 中华气功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