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拳八卦掌

八卦内修秘技:盘龙功(上)

时间:2011-4-2 20:24:03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309  评论:0
盘龙功属八卦门内修秘炼宗法之一,它不但具有极强的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特殊功效,更是八卦门修炼内丹通经活络的无上心法妙诀。故历代师门传授甚严,知者甚少。此功法共分三步实修,法简效宏。此功修成,不但使周身气血通畅,精神焕发,气力大增,两臂似铁,而且能使周身经脉流通圆转如一。由于此套功法涉及到人体六十四穴,故对武术技击点穴术大有裨益;促使学者在学习八卦技法的同时,也学习中医理论,武医相合成为大家。
  据先师陈盛甫教授生前所述:此套功法源自佛门,原称意气功,为宋岳武穆所传。据传武穆幼时,曾在汤阴大佛寺读书,因其体弱多病,却又聪慧过人,方丈慈慧掸师怜其才,因此授此秘术。武穆得此功法后晨夕演练,身强体壮,力大无比,后世因之得以流传。其后,此功法传承不详,辗转流传于八卦门中。八卦前辈先贤结合道家内丹功法和本门内修秘旨,历经数代实修验证,使此术更为系统完善,名之曰“盘龙功”。此功在八卦门中代代相承,口口相传,不授六耳,是为秘技。北京八卦名家李子鸣先生的弟子李功成在其所著的《董海川八卦转掌技击术》一书中,电仅透露了此套功法的部分歌诀,其详细功法体系亦无介绍。今值国术大兴之际,余思之再三特将其整理成文,并稍加注释以飨读者。一来告慰恩师于九泉,二来使其造福于国民。耿耿此心,惟愿人人得登寿域耳。不妥之处,敬请奉门前辈及名家巨子多加斧正为盼。
  
  一、盘龙炼珠
  
  盘龙炼珠谱诀:
  端坐自然三部平,须知两足向中倾。
  闭目双手交又势,交叉微依气海横。
  合口鼻孔三呼吸,开目舌尖抵腭轻。
  周身气想心头集,结合如球向上行。
  
  盘龙炼珠实修
  
  第一步:每日清晨起床后暂不梳洗,先打开门窗,放出室内的浊气,使新鲜空气流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畅,使人精神振奋心旷神怡。
  第二步:用淡盐水漱口,以除去口中的浊气,再饮用一小杯盐水,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调理脾胃,强肾健体。然后,用鼻吸口呼,吸进新鲜空气,吐出胸中浊气,促进血液循环,保持旺盛精力。此即道家所谓晨洗之法。
  第三步;面南背北,自然端坐于矮凳上 (凳子高低以本人端坐后,双脚掌自然着地踏实为准)。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脚脚趾稍稍内扣,小腿与地面垂直,大腿与地面平等,上身亦与地面垂直。头顶项竖,含胸拔背。此即端坐自然三部平,须知两足向中倾。
  第四步:微闭双目,静心凝神;两手于腹前自然交叉,置于气海穴前,双手掌心向上,松肩坠肘,两臂自然圆撑,下颌微收,颈后大椎穴稍前顶(所谓喉头永不抛),自然可达到头顶悬,拉起周身龙骨之效 (此道家实修不传之秘)。双唇微闭,用鼻呼吸三次,一呼一吸为一息。睁开双目,向前平视。
  第五步:舌尖微上翘,轻抵上腭;下撮谷道,武当道家谓之上下搭鹊桥。平心静气凝神,排除杂念,心中一片空明。然后,凭空设一意念,观我周身之气,团聚于心上,此气凝结为光亮晶莹的一圆球。
  
  盘龙炼珠实修浅释
  
  静坐时,心安神宁,调匀呼吸,全身自然放松。吸气时如玄鹤高飞升腾之状,呼气时如玄鹤空中沉落之感,逍遥自在如沐春风,遍体舒畅飘然太空,一吸百脉开,一呼百脉合。
  十指穿连交合,乃道家静坐修合之妙法之一。常习之,可使气血调和顺达,旦可使得气快,为发放外气打好基础。所谓:十指连心仔细研,阴阳二气掌中参;道法自然玄中妙,不遇明师亦枉然。
  气海穴,在脐下一寸五分处。属任脉经穴。气海乃生气之海,元气之所居,是全身强壮穴之一,能补元气,回生气,振肾阳以散诸阴,温下元四肢,此乃养丹静修的重要穴位。后世流传的许多功法,亦将此穴道定为丹田,不无道理。
  圆球大小,初习时如琉璃珠,渐习如乒乓球,至最高境界可白发变黑,非数十年勤练不辍,难以达到。恩师至晚年黑发重生,似胎儿毛发,面如童子,颇有仙风道骨之态,正此功之效。据传八卦名师李子鸣先生晚年亦如此。
  
  二、盘龙运珠
  
  盘龙运珠谱诀
  
  心起行喉转肾根,肾根向左绕关元,关元向右回气海,气海左乳脘中原,脘申右乳廉泉穴,廉泉回心返本源。
  
  盘龙运珠实修
  
  紧接盘龙炼珠,当周身之气凝结成球后,由意念观想此晶莹剔透之球按下列顺序缓缓运行,无处不到,无处不及,切勿遗漏。1、由心起点;2、上行至咽喉;3、行至上腭;4、行至人中;5、行至鼻准:6、行至天庭;7、行至脑顶;8、转行至脑后;9、徐徐下行至脊梁骨;10、行至腰俞; 11、下行至尾间;12、前行至肾根; 13、左行至左大腿外躁;14、下行至左小腿外踝;15、行至左足背;]6、行至左足大趾;17、行至左足二趾; 18、行至左足三趾;19、行至左足四趾;20、行至左足五趾;21、折至左足足心;22、上行至左小腿里踝; 23、行至左大腿里踝;24、上行至关元;25、右行至右大腿外踝;26、下行至右小腿外踝;27、行至右足背; 28、行至右足大趾;29、行至右.足二趾;30、行至右足三趾;31、行至右足四趾;32、行至右足五趾;33、折至右足心;34、上行至右小腿里踝; 35、行至右大腿里踝;36、上行至气海;37、行至左乳;38、左行至左肩膀外侧;39、下行至左手腕外侧; 40、行至左手背;41、行至左手大指;42、行至左手二指;43、行至左手三指;44、行至左手四指;45、行至左手五指;46、行至左手心;47、上行至左手腕里侧;48、行至左肩膀里侧;49、行至脘中;50、行至右乳;51、右行至右肩膀外侧;52、行至右手腕外侧;53、行至右手背; 54、行至右手大指;55、行至右手二指;56、行至右手三指;57、行至右手四指;58、行至右手五指;59、行至右手心;60、上行至右手腕里侧; 61、行至右肩膀里侧;62、行至廉泉;63、行至承浆;64、行至舌心,顺行回至心部。
  八卦内修秘技:盘龙功(上)
  盘龙运珠实修浅释
  
  导引意念观想法,用意切勿太过与不及。也就是说要准确地掌握意念的火候,意气相合,炼气炼意。练功者必须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自行调节,逐渐达到适中,只有以意领气,才能旺盛血行,通淤导滞,解毒散结,才能气遍周身而面泽神丰。炼气成丹乃修道之要法也。
  这段功法所涉及,的人体六十四要穴,遍及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其各穴要义,笔者略做注释,以利读者在实修过程中参考和,体悟。文后附有详细图示供读者参考。
  (1)心、心乃一身之主宰,《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古人认为:心生则各种欲生,心静则各种欲静。故人常宜静坐,燕居调心息气。两目垂帘,返光内照,降心火于丹田,使神气相抱也。而于养生防病治病,则因心主神明,其生理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否则,会出现精神意识思维的异常,而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颠狂;或出现反应迟钝,健忘,精神委顿,甚则昏迷,不省人事等症。
  (2)喉咙 足少阴肾经循行诀云;循喉咙,挟舌本。吞气、咽气必经之所。是修炼养生的重要部位,某些功法中,视其为重楼,呼吸气官称为十二重楼。《太极拳谱,周身大用论》云:“三要喉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英豪。”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喉咙干燥,咽喉肿痛,喉喘不能言,水粒不下等症。
  (3)上腭 口中上腭中间为断交穴,亦称龈交穴,属督脉经穴。人一出生后,任督两脉自然断开,其原两脉相衔接的地方称鹊桥。舌微抵上腭,即搭上鹊桥,使任督两脉重新相连相通,实现大、小周天的运转。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鼻中蚀疮,面赤心烦,牙龈肿痛,寒暑瘟疫,癫狂等症。
  (4)人中 亦名水沟,属督脉经穴,手足阳明经的交会,有苏厥逆,醒神志之功效。位于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处,接近鼻柱。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癫痫发狂,中风口眼歪邪,消渴饮水无度,脊强腰痛,为一切不省人事之急救穴。
  (5)鼻准 鼻柱上端为素髎穴,属督脉穴。道家修炼内丹中的眼观鼻,鼻观心。而鼻则鼻准,也就是指素髎穴,以用以调心。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鼻中生疮,鼻塞鼻衄,彝中多涕,酒风鼻等症。
  (6)天庭 鼻直上,人发际五分为神庭穴。属督脉穴,足太阳、足阳明、督脉之会穴。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癫痫惊悸,不得安卧,头眩痛,目上视不识人,鼻出清涕等症。
  (7)脑顶 即百会穴,前顶后一寸五分,两耳尖连线之中点,属督脉经穴,手足三阳经、督脉之会穴。《道藏经》曰:“天脑者,一身正宗,百神之会。”百会穴是道家炼神还虚的一大要穴,以百会为练功的功夫已为上乘功,又称性功。百会穴,在道家修炼中又称上丹田,可练“三花聚顶功”。不过,此功须在命功和五气朝元功基础上才可循序渐进依次修炼。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惊悸健忘、中风头痛、目眩、鼻塞、癫疾狂走、脱肛、耳鸣等症,亦为急救要穴之一。

  (8)脑后 即风府穴,在项后人发际一寸中。属督脉经穴,是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穴,是道家周天功修炼中重要穴位之一。此穴实修有增智慧,益聪明之功效。武术技击列为八不打之要穴。所谓:脑后一掌摘阴魂,即指此穴。有祛风邪,利关节,专理二切中风之病。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中风偏枯、头痛项强,目眩鼻衄,咽喉肿痛,癫狂等症。
  (9)脊梁骨 即大椎穴,第一椎上部凹陷处。属督脉经穴,是督脉与手足三阳经的交会穴。意守本穴能调节、宜通渚阳之气。功家的下颌微收之秘诀,在于大椎穴之微微前顶,下颌内收,头顶悬也。而于防病治病,可治神志不清和脑源性疾病,还有理气降逆等作用。故而对羊痫惊风、五劳七伤、寒热咳喘、项强背膊拘急等,均有效好疗效。
  (10)腰俞 即腰俞穴,左右腰间各一,二十一椎下部凹陷处。属足太阳膀胱经穴。腰乃肾之府,一身枢纽之总关,旧渭其有生精之功。功家惜精如命,故甚为重要。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腰胯疼痛不得俯仰,妇人月经不调,遗精白浊,崩中带下,二便不利等症。
  (11)尾闾 即长强穴,属督脉经穴,位于脊骶骨端五分处,是足少阴、足少阳之交会穴,别走任脉。长强穴为人体强壮穴之二,有振奋肾阳、平熄肝胆火之效。在周天功修炼中《金丹大成集》上说;“问背后三关。答曰:脑后曰玉枕关,夹脊曰辘轳关,水火之际曰尾闾关。”此穴较难实施,加之尾间骨极脆弱,极易受伤,在功法体系和强身健体中又极为重要,故须加秘传之点按术方可,此功亦然。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肠风痔瘘,腰脊疼痛,大小便难,五淋失精,狂病惊痫之症。
  (12)肾根 即会阴穴,属任脉经穴,位于肛门和阴部之间,是任脉、督脉、冲脉的交会穴,亦称之为“海底穴”,瑜珈称其为“海底轮”,是道家修真炼丹的重要穴位之一。练功时,意念使会阴穴放松、放软,可带动全身放松、放软,时间长后,还能感觉到该穴随呼吸而自动起伏,就像被悬吊着一样。此术与六球一柱功皆为八卦门内秘功。会阴穴与百会穴一气相连,中与脐内丹田相合,此即道家太极门内实修秘传三田合一功,此功效用非凡,读者详细体惜,自可领悟其妙旨。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男子与妇科下阴部疾病,大小便不利,阳痿遗精,阴肿阴挺,久痔等症,亦是溺死症的急救穴之一。
  (13)左大腿外踝 即伏兔穴,属足阳明胃经穴,在膝上六寸起肉处。在实修和针灸中归于奇穴,如傅山医学“十四经穴导引功”中特别注重此穴刘下胺的作用;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手足挛缩、麻痹不仁、腰胯疼痛、膝冷、风痹、脚气、股内筋络不屈伸等症。
  (14)左小腿外踝 即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穴,是胃脉之合穴,是全身性强壮要穴之一。道家养生修持内丹妙诀有“三里不干,生命不息”之说。针灸学中有“肚腹三里留”之谓。道家马丹阳的“天星十二穴”(在此秘诀中不但揭示了十二穴的医学功用功效,而且说明了道家实修与传统中医是不可分割妁。故而,武当道教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总体,其涉及到道家学说、武术技击;养生、医学等领域)中首穴即为三里穴,并由此衍生出以此穴为主的养生长寿功——龟息功,可见三里穴的重要性。三里穴在膝眼下三寸,胫骨外廉,有升清降浊之功,导痰行滞之力,补之则升,泻之则降,为调理肠胃、温中散寒之主穴。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胃寒食不化,心腹胀疼,肠鸣便秘,中风瘫痪,口眼歪斜,眼目红肿,膝胫酸痛,瘦弱虚损诸症。
  (15)左足背 即冲阳穴,位于足跗上五寸,骨间动脉应手,属足阳胃经穴,是胃脉之原穴。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面目浮肿、口眼歪斜、偏风、上齿痛、足背红肿、足痿等症。


标签:八卦 秘技 盘龙 
上一篇:八卦内修秘技:盘龙功(下)
下一篇:八卦形神功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2002-2012 中华气功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64025号